实事述评

10/15页 共407

当代壁画如何尽“社会的责任”

时间:2004-5-24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首届全国壁画大展”缘起于山东济南召开的“2002年壁画座谈会”,原定于2003年5月举办,后来因为非典延至8月,此间大展评审委员会在2003年4月从700余件报展作品中选出270余件作品入选。后又因为一些原因使大展再次推迟到今年的4月,而作品的征集工作也延迟到今年的1月31日。但是,直到5月1日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好事多磨的“壁画大展”终于和观众见面。展出了从全国各地送展的近千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360多件壁画作品和60多件工艺材料作品,占据了中国美术馆整个一楼展厅。按理说这是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可是,在当代社会和美术的发展中,壁画被边缘化的事实使得人们关注的程度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可以说是今非昔比。

  尽管壁画被边缘化,但是,近年来关于壁画的问题或事件却层出不穷,较为集中的是因过去为宾馆饭店创作的壁画在重新装修中被毁,不仅引发了诉讼,同时也提醒了人们思考壁画的保护以及公共艺术的法律问题,所以,去年就有姚珠珠、盛中国等19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成立公众艺术作品(包括壁画)鉴定委员会》的建议案,西藏著名画家尼玛泽仁等12名委员提出了《保护著名壁画作品不受破坏》的建议案。今年在两会期间又有相应的提案和议案。这之中突出的焦点是,当代壁画为人们所关注的不是壁画的本体,而是围绕历史和现实所出现的问题,关键的两个字则是“失落”。正因为此,在画展开展之前就有人出20万买头等奖,真有点“虎落平原”的感觉,而壁画却再次以异样的方式为人们所关注。
  遥望历史,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壁画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摩崖壁画到春秋战国的宫殿壁画、汉唐的墓室壁画、南北朝的石窟壁画以及元明的寺观壁画,都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所以,鲁迅先生说“壁画最能尽社会的责任”。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壁画成了中国公共艺术的一项传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建造十大建筑时,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厅靠近正璧南北两侧的墙上方,虽然前面有两根大柱子挡着不宜安排壁画,却仍然安排有《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的沥粉贴金的壁画。显然,这种刻意的安排,因为具体的需要而突出了壁画的社会功能,壁画也因此“尽社会的责任”。这种具有传统性的安排,使壁画拥有受宠的社会地位。后来在建造毛泽东纪念堂的时候,毛泽东雕像后面也安排有巨幅的壁画。而当代壁画的辉煌顶峰,是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出现。虽然,首都机场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大规模建筑,但是,当时就有这么一个说法:建筑是一般的,壁画是世界一流的。首都机场壁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思想解放运动的视觉形象和象征,所以,有无数的人怀着景仰的心情赶到机场去欣赏壁画。与那时的盛景相比,今天的“壁画大展”再有多大的规模、再有多少人参观,也难以与往日在人们心中的辉煌相比。那时,壁画确实是在“尽社会的责任”。

  当代壁画的本体问题已经为当代壁画遇到的社会问题所淹没。在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中,甲方出钱的是大爷,画家只能顺应甲方的要求,否则,壁画就只能停留在纸上。壁画作为与建筑相应的一项工程,近年来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业内的痼疾。显然,今天的甲方已经不是以“社会的责任”来权衡壁画的有无,也不是以“社会的责任”来决定壁画的创作,那么,壁画在今日如果要“尽社会的责任”已经不是美术家们所能左右。显然,如果要在公共艺术中存留壁画这一品种,以延续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大小不等的甲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画家们来说,人们只能在历史的回忆中,盼望那些当初决定建设历史博物馆、纪念堂、机场壁画的甲方在今日的出现。这或许是一种憧憬,但现实已经不可能。另外,应该看到壁画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今天也已经弱化为一种公共艺术,回到了艺术的本体上,那么,画家们也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壁画这一门艺术,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看待过去的辉煌。

(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厅黄永玉绘制的沥粉贴金壁画《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