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述评

10/15页 共407

同样的“人尸”可以是艺术展也可以是科普展

时间:2004-5-11文章作者:陈履生

  
  一个名为“人体世界”的科普展览4月8日在北京展出,展品包括至少17件完整人体标本和160余件人体各种器官标本,它们都经过一种被称为“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技术”的塑化技术处理,具有“能够完美再现人体生前的结构,而且无毒无害、无传染性,具有干燥、无味、耐用、可长久保存又易于运输”的特点。因为这个展览的承办单位中有一家广告公司,因此,展览开幕之前就有大量的户外广告投放,表现出这一展览在商业运作方面的成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则是理所当然。与此相比,1月1日在自然博物馆曾经展出过的具有相同来源的这些人体标本,则鲜为人知,可见广告、媒体炒作的力量。但是,这些上了公交汽车、地铁车站的展览广告,以一具被剥了皮的人体标本手托自己的皮囊昂首站立的形象,让许多公众看了“实在不舒服”,却没有人指出它违背了“广告法”第一章总则中所规定的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不能含有“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这些基本要求。不知这一广告出现在首都,有没有经过工商管理部门的审批?

  这项被称为“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巩特尔(Gunther von Hagens)博士发明,1996年,他萌生了将塑化尸体做成艺术品进行展览的想法,此后就创办了“人体世界”艺术展,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作巡回展出。这个展览从柏林到汉堡,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几乎走遍德国各大城市,在比利时、英国、奥地利、瑞士、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都引起轰动。几年来观众数以千万,带来的是赞扬、惊叹、批评、咒骂兼而有之的强烈反响。但是,传说巩特尔仅此已经赚取了8亿美元。2002年4月,当这个展览在伦敦亚特兰蒂斯艺术馆展出的时候,伦敦一名大学讲师举起锤子对着其中一具只剩下肝脏和皮的男性尸体骨架将其砸个粉碎,从而表达了对这一展览的极端的抗议。

  巩特尔的“人体世界”艺术展一直将其定位在具有前卫意义的艺术上,因为它展出的作品并没有想在“科普”层面上作出任何努力,相反,却在形象上花费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心计。所以,展览中不仅有被剥皮男尸的手臂上披者自己的皮,而且还有无头仅存皮和骨架的男尸骑在一具马的尸体上,手里捧着他自己的头颅,另外还有孕妇肚子被剖开露了出7个月大的胎儿等等形象,都让人震惊不已,甚至是不忍入目。就是这个巩特尔,为了自己不断巡回展的需要,在中国建有“生物塑化(大连)公司”制造这些尸体展品。2003年11月24日,《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于津涛的《大连“尸体工厂”调查》,揭露了这个“全球最大的人体标本加工厂”的许多内幕,其中关于尸体合法来源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这一企业的合法性的指控,同时也指出了客观存在着的巨大的法律真空。

  这次北京展览的展品就来自大连,而且负责此事的一位医学院的教授曾是巩特尔大连公司的首席运营官。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创意、同样的技术做成的尸体塑化标本,在不同的展示理念下,既可以成为前卫的艺术作品,也可以作为一般的科普展品,那么,这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作为反思前卫艺术的一个问题。在艺术作品和科普展品这两项几乎是没有太多关联的事物之前,这之中的差别仅仅是人为的指认,或许这正好反映了当代艺术的特点,但也反映出当代艺术的问题。当代艺术基于某种观念的指认性特征,其中潜藏着的问题给社会敞开了一个利用的空间。因此,“艺术”在中国就不断地为商业所利用,行为艺术出现在商家的推销会上,人体彩绘出现在娱乐场所内,直至以女人体作盛菜盘子的“女体盛”出现在昆明的饭店里,被说成是“人和自然、艺术和菜的结合”。

  虽然这次展览招徕了关于尸体的合法来源以及能否公开展示人体标本等质疑,庆幸的是没有把这次展览像巩特尔那样定位在艺术展上,否则,除了上述的质疑仍然存在之外,更增加了是否为艺术、能否展示这些艺术的问题。但是,像巩特尔这样将尸体作为材料且称为“艺术”的现象却客观存在,即使是科普,也为我们提出如何在社会的法律体系中设置预案,以有效地解决“艺术”或“科普”与社会风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陈履生)

新闻背景:

《大连“尸体工厂”调查》
详见http://www.cnartw.com/cweb/contend/default.asp?cat=相关论文&id=180&rel=前卫艺术

三问质疑“人体标本”展:是科普还是牟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8日 08:07 北京晨报

  今天开展的塑化人体标本展,展前已引起轩然大波。在传统观念中一直非常敏感、只有医学界能详细了解的人的尸体即将展现在京城的男女老少面前。虽然主办者着重表示展览是为了科普,可联系到目前医学院教学用尸体的严重缺乏、该展览50元的高价门票以及展出方一直秘而不宣的尸体来源,记者还是对此产生了质疑。
  疑点一:50元票价是否太高?
  观点:运作模式“疑似”商业行为。
  建议:“刺激”宣传画进地铁让人不舒服。
  这次名为“人体世界”的科普展览被称为“国内首次大规模专题展出”,其承办单位有两个——大连医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与北京中海尚达广告有限公司。由于广告公司的介入,展览在宣传方面非常高调,包括展览正式开幕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大量的户外广告投放、宣传页的制作等,显示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
  该展览的大型广告在开展之前就已经在许多地铁站里出现,抢先一步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画上是一具被剥了皮的人体标本手托自己的皮囊昂首站立。记者注意到,大多数乘客表示难以接受,“地铁里挂这样的广告看着实在不舒服。”
  而此次科普展览为50元一张的高价门票也引出不少非议。针对这一点,大连医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隋鸿锦教授表示:“虽然我们展览是收费的,但我们并不是商业行为,收费只是为了更好地把展览办下去。我们做这个展览,主要的目的是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人体,更科学地对待生死。”尽管隋鸿锦教授这样说,但前期宣传、门票收入、全国巡展的计划还是让很多人把这次展览与商业行为联系在一起。
  疑点二:人体标本展该公开吗?
  观点:展出的对象应该有所限制。
  建议:目前医学教学尸源缺乏,应先满足医疗需要。
  此次展览也引起医学界、伦理学界许多相关人士的关注。人体标本有没有必要向公众展出是讨论最多的问题。
  隋鸿锦教授表示:“以这种形式直观地展示人体形态,这对于普通人了解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虽然社会上一直有争议,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领先于社会意识的进步,这种争议也是正常的。我们展示的是人体的美,是完整的、没有创造地表现人体。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展览是以尊重尸体为基础的。”
  记者了解到,这次展出的对象没有限制,几岁的孩子也可以参观。问题是,几岁的孩子也要如此普及科学知识吗?同样从事解剖学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形态学办公室主任胡老师表示,在目前医学界教学用尸体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先满足医疗需要,至于公众展出,“必要性不是太大”。
  疑点三:参展尸体来源合法吗?
  观点:如果其生前或其亲属未表明可公开展览,
  如此展出就是不道德的。
  建议: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遗体捐赠程序。
  此次参展的尸体标本到底从何而来?此前一些媒体在报道“大连尸体工厂”时一直追问的这个重要问题,此次仍然没有得到明确回答。在记者的追问下,隋鸿锦教授并没有具体说明标本的来源,他只是表示,“这些标本都是我们从正规途径获得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伦理学的陈少峰教授认为,不管是捐赠尸体,还是无主尸体,如果其生前或是其亲属没有明确表明可以用作公开展览,任何人使其公开展览都是不道德的。如果这样做,我们称之为滥用了人们的公益心。“如果是医学院这样把捐赠用于医学的尸体提供给展览方,那么就是医学院的责任。”
  “如果捐献遗体者的亲属得知尸体这样向公众展出,在情感上很可能会接受不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同样从事解剖工作的江老师说,“我们常常接触捐献者,他们对我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后会怎么使用遗体。大多数的捐献者都表示,希望把遗体用于教学和科研。”
  但是,同样困扰业内人士的一个问题是,尽管捐献者并不愿意把遗体用作“商业展出”,问题在于,尸体被制作成标本之后,“根本无法分辨是哪具尸体”。这就是说,即使是违背了捐献者的意愿,也没有人会知道。
  针对目前的情况,陈少峰教授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遗体捐赠程序,用法律来保护捐献者的意愿不被他人违背,也尽可能地从程序上让捐赠者亲属了解尸体的用途。“比如说,‘标本法’的制定,可以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晨报记者 代小琳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