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述评

10/15页 共407

卢沉:艺术和人格的力量

时间:2004-2-9文章作者:陈履生

  卢沉走了。1月13日,他实在无法抗拒病魔的折腾,离开人世走向他的艺术天国。

  卢沉不是当代中国画坛的领袖,也不是中国画坛的明星。他没有什么光环,也没有什么头衔,在中央美院发布的讣告及相关的悼念文章中,卢沉最高的头衔仅是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第一画室主任,这是一个相当于班组长的职务,对于那些具有各种级别的官来说,几乎是可怜得让人怜悯而不值得一提。可是,在卢沉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在京的许许多多美术界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白发的和黑发的人士,冒着严寒前来与他告别。这之中看不出嫉妒和纷争,看不出阴谋和攻讦,所看到的是人们对这位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尊敬,而他赢得人们尊敬的则是他的艺术和人格的力量。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卢沉并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因为,从当代最热门的媒体、展览会、拍卖会以及各种活动的名单上,都很少看到他的名字。其原因,一是他本人不好名利,二是他自己缺个一官半职。但是,人们也许见过他的代表作《机车大夫》(1964年)、《周总理与清洁工人》(与周思聪合作,1977年),也许熟知他培养出的那么多的当代中青年国画名家,也许欣赏他那独具个人特点的人物造型和笔墨情韵。2003年,鉴于他在中国画创作与教学中的卓越贡献,文化部授予他“造型艺术成就奖”,而此时他已是重病缠身,这一荣誉只能是给与他一生成就的最后一点安慰。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1935年出生的他已经活到了近70岁,但是,人们好像并没有把它看成画坛的老先生,因此,他也没有享受到老先生的种种荣耀,甚至都没有因为老字当头而得到市场的哄抬。卢沉平凡的艺术人生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大起大落,他在平凡和淡漠中为自己的艺术理想而不断努力。他安于和认可这种平淡,不仅延续了传统中国画中所表现出的孤傲、独立的文人精神,而求疏离了浮躁、怪诞的当代画坛,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卢沉完全可以作为当代画坛的一面镜子。对于画坛官场来说,今天人们给与卢沉的尊敬,值得为官的美术家深思——要取得画坛的真正地位,只有艺术。我们可以纵观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宦海烟云,无数美术官员的那些一时荣耀都被历史尘封,他们的名字在美术界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历史上所能记载的仅是他们在何时何地作了一个报告而已;再过一段时间,做的报告可能都无人提及。而美术史的主体所记载的则是那些被人们所尊敬的艺术和艺术家,他们将获得永久的记忆。现在,美术界的官本位已经到了历史的峰巅。因为摆不平,一个省的美协可以十几年不换届;因为要突出领导的地位,一个提不上筷子的展览也挂上大大小小的若干级别官员的名单。如此等等,可以举无数的事例,但如果要细细举例的话,也会得罪大大小小的许多官员。当然,美术社会不可能没有领导,关键是,领导的生产要自然一点,不要那么穷凶极恶地谋取,也不要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的尊崇。更关键的是,如果还想做美术家的话,还想做内行领导的话,自己的那么一点手艺活也要稍微像样一点,也要对得起提拔你的上一级领导。现在美术界的有些官员一做上领导,不要说业务水平提高,就是审美眼光都在下降。无疑,这之中会议多了、事务多了、应酬多了,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但是,恶捧多了,则成了糟糕的泻药,从根本上影响了自身肌体的健壮。细想一下,卢沉不要说是做官,就是专心去谋官,都会影响到他艺术的成就而难以有今天人们对他的尊敬。

  卢沉也可以作为当代美术教育的一面镜子。对于那些教育工作者来说,卢沉的师德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卢沉患病期间,他的大大小小的、还有那些挂单的学生们忙前忙后若干年,这可以说是当代美术教育界少有的,确实让人们为之感动,这之中无不反映了卢沉师德的影响。如果卢沉和这些学生是一种基于当前教育腐败中的利益交换关系,那么,就不可能有这种超于亲情的师生关系,而作为教师的卢沉则是失败的。

  卢沉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