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述评

10/15页 共407

798让人反思如何保留和利用

时间:2004-4-17文章作者:陈履生

  用数字命名一个机构多少带有一点神秘性,在中国尤其如此。798是近来颇受文化人关注的一组数字。尽管798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就出现在北京,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即使知道了,也不一定清楚它是干什么的。因为它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保密工厂一样,是保密的。798在时过境迁之后,现在非但不保密了,反而因变脸为一个时尚的“艺术聚集地”,成了一个时尚的名词。

  令人感兴趣的是,像798这样的工厂有很多,但只有这个工厂为人们所关注。一般来说,没有用就废弃了,简单一点就拆了,这是现在通行的做法。可是,798由前苏联援助,由前民主德国设计建造,不仅在建筑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德国建筑的特点,而且还直观地显现了那个时代国际交流的政治色彩。因此,这一建筑可以说是形象的历史,在北京并不多见。如果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来考量,它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失去它原有的功能之后,还有其潜在的利用价值,可以经过改造之后作为其它用途,比如,可以改建为一个反映20世纪中期国际政治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博物馆。尽管,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国际政治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博物馆的意义就在于客观地保留和反映历史。

  令人遗憾的是,如何对待那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或遗址,本应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基于历史和现实作出宏观的规划,但是,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积极的规划往往被忽视。现在,一些艺术家发现了它的价值,以自由结合的方式挖掘了这一历史建筑的现实价值,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时尚的艺术社区,并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不仅因为利用而保留了这一重要的历史建筑,而且还引来了市政协委员的视察以及有关方面的关心。从一般性的保留和利用重要历史建筑的角度来看,自发性的“文化产业”的聚集是一种利用的方式,这种利用比流行的拆要好很多,至少用这样的方式暂时保留了这一历史建筑。可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重要的历史建筑,总感到现在的这种利用有点大材小用。因为,在这一利用中,仅仅是将建筑中的历史价值转移到最一般性的“文化产业”上,而这一“文化产业”的前景如何,是应该考虑的,如果像798现在并存的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酒吧等这些“文化产业”不能持续发展,这样的建筑还是难逃拆的厄运。另外,还应该考虑历史价值的运用成本能不能反映其实际的价值。

  在中国各地都有一些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如何保护和利用不仅反映了当代人的文化意识,而且也表现了当代人的文化智慧。看到巴黎老火车站改造成著名的奥赛博物馆,总会让人联想到北京前门边上的那座现在作为商用的老火车站,如果改造成一座博物馆或美术馆该有多好,不仅增加了前门至天安门一带的文化氛围,而且像这样的利用是什么样的新建筑都不能比拟的。由此看新的上海美术馆,可以视为老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典范。那么,再看苏式建筑的辽宁省展览馆,现在作为商用不仅降低了建筑的文化品格,而且资源的浪费对于保护历史建筑也是十分不利。如果仅仅是作为商用,这样的老建筑在商业功能上滞后,而且因为其庞大的占地面积,从商用的角度很有可能被拆除而建成纯商业的大厦,可见功能定位会影响到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的生存。

  现在通常注意商业的开发,而忽视文化的利用;而往往因为商业上的利用,丧失了文化上的价值。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出现的韶山拆除一些现代建筑,还毛泽东故乡的田园风光;周庄清理一些店面,降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商业氛围,都具有积极的保护自然人文的意义。798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能让人们反思如何更好、更恰当地保留和利用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这种保护和利用在当代中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无数政治性和开发性的拆建,已经使我们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任其各种名目的拆建继续下去,那么,我们必须有面对后人批评、抨击、讨伐、唾骂的思想准备。(陈履生)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