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难以回避的问题

时间:2002-10-24文章作者:cnartw.com


上图《9·11》局部,下图《9·11》

  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21世纪文学与美术发展趋势论坛”10月9日在成都举行,参加论坛的文学家和美术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思20世纪文学与美术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21世纪文学与美术的发展趋势,同时,藉此审视文学与美术的关系。

  会议期间,成都大学有一个名为“寻找”的“2002实验艺术巡回展”正在展出,这是一个装置艺术展览,它作为成都大学艺术设计系首届“艺术月”的开场锣鼓,于10月8日在成都大学设计艺术系开幕。虽然,这个展览的社会影响力远不如“成都双年展”,但是,它所反映出的问题仍然具有研究价值。而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它正好为今天研究21世纪文学与美术发展趋势的某一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参照。

  装置艺术作为雕塑艺术的延伸,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校园里,年轻的大学生们可能都能接受这样的艺术样式,因为它所表述的内容仍然可以诠释,人们也可以从它所表述的观念中感受到艺术家的心智。装置艺术作为今天流行的新艺术形式之一,在近十余年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完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艺术家更加关注材料和语言,因此,现在装置艺术的精致化已经改变了早期装置艺术过于随意和粗糙的倾向。

  “寻找”中有以“9·11”为背景的作品,那以无数本表现当代各种文化的书堆起来的数米高的“双塔楼”,与那红色的飞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一个震撼世界的事件的思考。另一件以生活为背景的作品,用稻草扎成了巨大直径的茶几和凳子,嘲讽了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这些作品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观念和语言上也表现出了新锐的智慧。当然,这个规模并不大的展览中还有一些其它的作品,都反映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在一个新的领域内的探索精神。

  如果将这些作品放到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或者放到纽约的现代艺术馆、布鲁塞尔的皇家美术馆,我想也不会逊色。但是,谁让你进入这样的殿堂?和油画艺术一样,属于西方文化的现代艺术创造,在进入中国时都有一个准入的问题,当然,装置艺术在20世纪后期进入中国,远比当年油画进入中国容易。而西方艺术进入中国之后再回到原本属于它的西方社会之中,那么,又面临着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这好像中国人执掌着水墨画的话语权一样。话语权有着基于文化创造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这一基础和话语权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的装置艺术在进入到像威尼斯双年展那样的展览之中,或者要进入到像蓬皮杜艺术中心这样的美术馆之中,无疑难以回避西方话语权的评判,这是中国像装置艺术这样的现代艺术面临的一个问题。油画可以提出民族化或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的问题,而装置艺术提出民族化或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的问题,可能就很好笑。

  装置艺术的存在基础一方面是现代艺术的观念,而更重要的是现代美术馆的厅堂。如果没有美术馆,那么,有许多和垃圾、废物相似的装置,就很难得到“艺术”的确认。可以说,是美术馆的功用和内涵中所表现出来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使装置艺术完成了物的质的变化。那么,美术馆的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也决定了像装置这样的现代艺术的艺术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寻找”中的装置艺术作品所处的展览的简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也是中国许多现代艺术遇到的又一个问题。



作品之二



作品之三



作品之四



作品之五



作品之六



作品之六局部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