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悲鸿的一方印章谈起

时间:2004-03-04文章作者:徐庆平
父亲徐悲鸿有一方收藏用章——“暂属悲鸿”。意思是艺术珍品属于民族,他收藏的画只是在他手里暂时存放,不是他的私有藏品。父亲视艺术杰作如同生命,每遇到珍品总是竭尽全力去收藏、保护。他在日常生活上其实是非常节俭的,他穿的皮鞋都是在东单旧货摊上买的旧鞋,家里每天的主食从来是大米与小米混蒸的二米饭,只有待客时才以纯大米饭上桌。他更不曾进过银行存钱,因为他的薪水总是还没有领到就已经支出买画了。买画是父亲生活的重要部分。琉璃厂的各画店只要收到好的字画,首先必定送来给他过目。每周,他还要去各画店赏画或去观看私人收藏家们在家里举行的书画展销,从中寻找艺术珍品。记得他去世前几天,琉璃厂的画店拿来了一批共12幅任伯年的花鸟中堂,其中有九幅,如群鹅、山鸡、翠鸟、红叶等均为他所说的无懈可击的力作。他认为这些画生机盎然,充满创造精神,颜色生动活泼,运用得巧妙丰富。“紫藤翠鸟”一幅尤其用笔精到,潇洒老练,是任伯年50岁时所画,不愧是其最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父亲尤其赞赏任伯年是画家中罕见的“文武昆仑一脚踢”,即在人物、花鸟、山水各种题材领域均有超越前人的绝诣。记得当时父亲买下了12幅中他认为最精彩的7幅,其余的后被故宫收购。几天后父亲去世,这几幅画为他的毕生收藏画上了最后的句号。父亲在收藏各期各代杰作时,对于作者的人品十分注重。有一次我们看到他对画店送来的一幅巨大的书法作品长久未下决心,事实上那幅字非常好,该书法家的那么大幅的佳作又尤为难得,但最后还是没有买。后来,他告诉我们未买的原因是该人曾为奸佞的魏忠贤书碑,没有气节。在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创作之余观赏这些艺术珍品,是父亲最大的享受。他认为美术“虽是小技,但可以立至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对于旧画的残缺之处,他会深思熟虑,将其修复。对于有些画中的不足,他则会忘掉一切地自己变成作者,给予弥补。比如他藏有一幅郑板桥的墨竹,上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父亲对此十分赞赏,但觉得在画面章法、竹叶的结构组织上略有欠缺。于是,他按捺不住对于该画未能臻于尽善尽美的遗憾,索性按照郑板桥画竹的笔法,在画上加了六笔,使其完美。令人赞叹的是,所补的六笔与原画浑然天成,不露痕迹。父亲生前以节衣缩食之资购藏了唐宋元明清和近代名家书画精品一千多幅,其中有被他推断为吴道子手迹的《朱云折槛图》;也有中国山水画的瑰宝,董源的整幅《溪岸图》。该画被张大千借去未还,现藏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可见其珍贵。但家里人都知道父亲那方“暂属悲鸿”图章的含义,在他去世的当天,家属宣布他的收藏全部捐献给国家,实现了他的意愿。这些带有许多故事、浸透父亲心血的书画杰作,现珍藏于北京新街口北大街的徐悲鸿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