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曲人物画册始末

时间:2004-01-29 文章作者:朱家晋
当年,梅兰芳先生和余叔岩先生等共同创办的“国剧学会”,曾在绒线胡同一座宅院中设立一个陈列馆,把他搜集的戏曲史料交给傅惜华先生管理,在那里陈列、储存。我在青年时期参加“国剧学会”昆曲组,每星期在绒线胡同这所宅院里学习两次,所以这里的藏品我都曾经寓目。其中有一部分是清代的作品,现存四十四幅,只是画某出戏中人物,清代这部分为册页式。这部分画册是民国十年左右的时候梅先生在琉璃厂德友堂买的,这是我为梅先生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做记录整理工作时,问梅先生这部画册的来历时,梅先生告诉我的。这部画册和北京图书馆收藏一部分以及周贻白先生所藏一部分都是溥仪未出宫以前就从宫中流散出去的,现在故宫博物院仍保存两册共一百幅是未曾流散出去仍保留在宫中的那一部分,和上述三处所藏是一整套戏中人物画册。惟一不同的是故宫的一百幅没有“穿戴脸儿惧照此样”一行小字。我是这样分析:流散出来的这部分曾落在一个买主手里,他加上这一行小字然后卖出,同为即无作者姓名,又无年月,也就是和画绢灯的画匠画差不多,加上这行字,使它增加了史料价值,含有档案性质,也就能卖个好价钱了。这一整套画册所画剧目都属于“乱弹”剧种(现称京剧)。都是徽班剧目,这就说明宫中画这套画册的时代不会早于咸丰十一年,不会晚于光绪初年。从画法和风格来看可以知道是“造办处”所属的一个单位“画院处”的作品。画院处里有画家,有画匠,以这一套画册而言,数量不少,可能不会是一人所作,不过风格是一致的。据造办处档案有:“传旨:着沈振麟画戏出人物册页十八开”的记载。沈振麟从青年时期(道光年间)进入造办处当差,一直到光绪初年。擅长画人物、花鸟、走兽等,曾画过《聊斋志异》、《列国演义》插图以千幅计。这当然不是说这一套画册是沈振麟画的,但可以说明清代宫中的画家和画匠曾经画过戏曲人物画册。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记录:戏曲人物画在故宫的原藏处是太后的寝宫———寿康宫内的紫檀大柜中。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画册是供观赏的。咸丰十年至十一年在承德避暑山庄一年之中承应三百余出,其中“乱弹”占三分之一,但并未继续发展。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乱弹”戏逐渐增多,经常传外班演戏,如三庆、四喜等戏班进内承应。可以说“乱弹”戏在宫中开始上演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这一整套画册所画的穿戴与故宫所藏的戏衣、头盔等物都是符合的,戏衣的做工锦上添花,精益求精,不同于民间戏班的水平,说明作者是看着实物画的,因为作者凭空画不出来。以此类推,画册中所画花脸角色的脸谱也必是升平署当差的教习们提供的样子,不然的话作者也是无法凭空画的,应该说这一套画册是作者与升平署的教习和管理戏箱的人员共同合作而成。从道理上讲,演员学会某一出戏,当然知道穿戴什么,管理戏箱的人员当然也知道,无须再照画册来化妆,即使是需要备忘录,也用不着工笔重彩精细到如此程度的画册。故宫藏有抄本的《穿戴提纲》两大册记载着上千出戏,某戏某角的详细穿戴,那才是档案性质的用途。并不是被“穿戴脸儿俱照此样”一行小字所欺骗的先生们想象的是给演员和管理戏箱人员做备忘录用的。综上所述,想已澄清清代戏曲人物画册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