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追收青铜器

时间:2003-12-23文章作者:经国
王世襄,号畅安,191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建国后在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文革”结束国家恢复职称后评定的第一批研究员。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很少有人像王世襄那样融入他的时代、交往的人群和民间的游艺之中,并一一详细生动地记录下来。此外他还有许多有关美术史、工艺美术研究的重要的著述,是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专家。但有谁知道在他辉煌的人生中掩藏着一段至今尚未昭雪的伤心历史。而这段历史却源自世界闻名的文博机构———故宫博物院。作为一位老文博工作者,王世襄却胸无芥蒂,始终还紧密地与这个中国最为著名的文博机构联系着,有召必至协助工作,并赠送历年的著作二三十种之多。1944年,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在重庆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以下简称“清损会”)。1945年9月在世交马衡与梁思成两位副主任的引荐下,王世襄被任命为平津区助理代表。当时的正代表是教育部特派员沈兼士,副代表为唐兰、傅振伦,但由于交通困难始终没有到任。清损会平津区工作结束后,王世襄又被清损会派往东京任中国驻日代表团的专员。在此前后约两年的时间内,王世襄参与了抢救和接收六批重要文物的工作。据王世襄回忆:经古玩商陈耀先、陈鉴堂、张彬青等人提供情况,沦陷时期河南等地出土的重要青铜器多数被纳粹德商杨宁史买去。杨氏是禅臣洋行经理,洋行及住宅的地点在东城干面胡同中间路北。杨在天津也有洋行和住宅。1945年11月上旬的一天,王世襄到干面胡同禅臣洋行去查看,恰好看见一个外籍女秘书在打字,文件内容是青铜器目录。王世襄将目录拿到手中,声明就是为追查此批文物而来。女秘书说,目录是德人罗越交给她打的,如需用这份目录,请告知罗越。王世襄拿目录找到罗越,罗氏承认目录是他编的,而器物则为杨宁史所有。杨此时在天津,因日本投降后,限制日、德两国人自由行动,故杨不能到北平来。为了使杨承认有这批铜器,只有把罗越带去天津,持目录和杨对质。罗越离京去津的许可是经沈兼士备文去北平市警察局批准签发的。王世襄同时还去敌伪产业处理局北平办公处联系,请将此事告知该局的在津办公处,会同调查处理。另外还去行政院长临时驻平办公处(负责人谭伯羽、曾昭六),也要求他们支持这一工作。1946年1月12日,经过王世襄的努力和官方出面交涉,杨宁史收集的古青铜器127件和古兵器136件被运到故宫御花园绛雪轩清点交接。1月25日的《华北日报》(北平)曾以《德人杨宁史呈献所藏古铜器经我接收在故宫陈列》为题予以报道:“德商禅臣洋行华北经理杨宁史,酷好中国艺术,搜藏古代铜器及兵器,中多商周时代精品。宋院长上月莅平获得关于文物报告,过津时,曾召杨晋谒。而杨以该项藏器,原系中国古物,自愿全部呈献我国政府。现经行政院院长临时驻平办公处谭主任指派专门委员曾昭六、董洗凡,教育部特派员沈兼士,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王世襄,故宫博物院处长张庭济,国内专家于思泊、邓以蛰等,于1月22日在故宫御花园绛雪轩点收,共240余件,由故宫博物院保管,并辟专室陈列。据专家称,此批铜器在学术上甚有价值。”1999年9月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故宫青铜器》一书著录故宫所藏珍贵器物348件,其中包括杨氏旧藏和与其旧藏相同的器物。杨氏藏器皆为生坑器物,类别全、涵盖广、时代序列完整、器型和花纹图案精美,其珍贵程度超过其它各家藏品。最为著名的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杨氏青铜器被故宫接收后不久,在南京举办胜利后第一次文物展览时,曾运往参加展出,引起轰动。此外,王世襄先生还先后参加了:①觯斋藏瓷为故宫抢救收购;②接收溥仪遗留在天津张园保险柜中一批文物;③抢救朱启钤存素堂旧藏丝绣;5追还美军德士嘉定少尉非法接受日本人的古物;⑤从日本押运善本书回国等活动。1946年7月10日,王世襄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王世襄与故宫古物馆的人员一道,在景阳宫后院御书房布置了新入藏的杨宁史铜器、郭宝昌瓷器两个专门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