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步辇图》真实面目(1)

时间:2002-11-13文章作者:
在即将举行的晋唐宋元国宝书画展上,唐朝大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将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不仅因为今年初,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1350万张《步辇图》小型张,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应用科技仿真技术,首次“原汁原味”地克隆了50件顶级书画国宝,阎立本的《步辇图》也名列其中。更重要的是,在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和考证后,我国著名书画家、鉴定家陈佩秋先生在将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以及唐朝的其他人物画和壁画进行比较后发现,前者和后者在艺术性上存在天壤之别。《步辇图》的历史真实性、常识性以及它的题跋、印章绢地都存在明显的疑点。因此,陈佩秋得出结论,《步辇图》非唐画,更非阎立本的作品,而是一件后人的伪作。作为学术讨论,陈佩秋将在本月底举行的有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近日就此与她进行了一次访谈。陈启伟:您将在本月底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谈阎立本《步辇图》真伪的问题,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我想,届时一定会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来知道此画的人并不会太多,但由于今年发行了小型张,社会影响就大了。对这幅画的怀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您是怎么想到去研究《步辇图》的?陈佩秋:以前也没有怀疑。几十年前看《步辇图》,只觉得它画得不好,并没有想其他的。因为发现画后有北宋书画鉴定大家米芾的保举,于是就不去想它了。今年初,为了参加年底的研讨会,我就对两图进行了艺术性比较,结果发现问题很大,于是就一头扎进去,探个究竟。陈启伟:这次对《步辇图》的鉴定,您是从哪方面入手的?陈佩秋:我是从艺术性和艺术风格方面入手的。我认为,从《步辇图》艺术性来看,它是作伪的。画画的决不是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从前日本就印过小的手卷,看了就觉得好。当初也怀疑过《步辇图》,只觉得和《历代帝王图》比怎么就差那么多?但大家都说见过著录的,于是就相信了。大家都相信了米芾,相信了《宣和画谱》,但是都忽略了那图非此图。当然,为了研究的严密性,除了对绘画进行艺术性和时代风格的对比研究,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结果和我的判断基本一致,更证实了《步辇图》是伪作。陈启伟:您能否先概要地将《步辇图》存在的主要问题说一下?陈佩秋:可以。首先,《步辇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很差,它的榜题以及后面的章伯益的书法艺术水平也差。此外,从画来看,它有很多有违常识和规律的表现,其中包括历史的真实性有问题。再者,从画上的题跋和印章来看以及绢地的陈旧度来看,都有疑点和破绽。陈启伟:您是要否定《步辇图》唐画的地位?陈佩秋:它不是唐画,是后人做的假。而且,做假的水平也不高。乾隆是个好鉴定并喜在画上盖章题字的皇帝,我想,或许他也怀疑此画是伪作,所以没有在上面题字和盖印。大唐的太宗皇帝,接见外国使节,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接见呢?禄东赞来自西藏,唐太宗身边怎么可能没有一名侍臣?而且左右侍候的人全是女的呢?画中女子脖子上挂一根绳子是最不合理。市井中,推独轮车的,见《清明上河图》,为了有一个支点,才挂一根绳子。这个步辇小得很,坐在上面,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来。只要想想这些,就能发现这是阎立本画的吗?他是丞相呀,对宫里的东西熟悉,皇帝的服饰也清楚,所以《历代帝王图》在服饰方面就画得很符合真实。《步辇图》中的唐太宗接见外宾简直就穿一件便衫。艺术性问题陈启伟:将《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作比较,两者的艺术差别在哪里?陈佩秋:现在只要将《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相比,就可以发现两者风格不可比拟,水平高下一目了然。说一件作品好坏,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它的水平和艺术性。在中国画方面,艺术性的好坏就是要讲笔墨线条和造型。唐人的勾线和宋人不同。唐人的线条粗壮挺拔而有力。北宋人的线条较唐人细瘦,但也挺拔而有力。唐人画人物,开脸是圆肥而健美,尤其是盛唐。宋人的人物画,脸要比唐人来得秀气,从气势上讲,唐人的人物画厚重,宋人的人物画比唐人讲究秀美,而没有唐画的气度。另外,唐的人物画一般补景简约。而宋人的人物画已经有了细致的补景。人物画到了唐代是集大成。山水则不及宋人。唐的一些壁画,就有山水补景,大多简约。有了这些基本的判断,就可以发现《步辇图》既不是唐人的,也不是宋人的。主要原因是:其线条模糊无力,人物造型轮廓不准,没有唐宋人的写真基础。《历代帝王图》所绘是唐朝绘画的风格。每位帝王的形体准确也是它唐画的重要一点。在中国画中,以线条来造型是最难画的。人物画全是线条勾描后再敷色。要用线条先把人物轮廓画准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线条的描绘很难,要看准了,还要画得像。《步辇图》的艺术性关键问题是它的线勾得不似唐人有力、简练、挺拔,人物造型不准确。像阎立本这样的大画家,这不准确是不可想象的。唐人的人物画,之所以说它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地位,就是人物画的造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厚重,气质的高华雄健。而《步辇图》这两点都没有,它的人物形象(女侍)不仅模糊,而且疲软,轮廓也描不准,包括形体轮廓和各个部位如手脸身躯的轮廓等。笔法也大打折扣。唐宋人的人物画胡须一根一根细致有力,他们都是在多少根线画完之后,再烘墨色。而《步辇图》的画法根本不对,像一团乱麻,糊里糊涂。人物画的头发画法也是如此,两者有天壤之别。另外,人体的轮廓也没有画准。比如画人物衣服里面就要有体形,勾服饰时就要考虑到服饰里面的形体。《步辇图》所有女子的袖子线条和胳膊的真实形体不相符。陈启伟:您说过,《步辇图》的步辇和《历代帝王图》中的步辇差别很大。能给我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陈佩秋:《步辇图》中的辇,也即舆或腰舆,它的绘制,不但简陋,其结构差错,部件短缺,非帝王所乘之舆,说明绘此图者无宫廷知识。《南齐书》舆服志记载:“舆车,形如轺车,漆画金校饰,锦衣、两厢后户隐膝牙兰、玳瑁帖、刀格、镂面花钉。”腰舆,它虽是便舆,不似轺车有两厢后户,但其制作仍十分华丽,证之以《历代帝王图》陈宣帝乘坐之舆,它的制作,其精美如下:1,舆的通体,朱漆画密布云纹形葵花瓣形四方连续图案,舆足内侧面黑漆。2,舆柄把手顶端,朱漆葵花瓣形浮雕。3,臂搁,朱漆横长方条木,它的两头以金铰链扣套于朱漆竖木桩上,扣孔内串挂花纹丝带一条。4,舆之左右两侧边,刀格孔内串挂花纹丝带两条。《步辇图》中所绘之舆,简陋如下:1,通体无漆绘、无浮雕、无装饰。2,车的部件短缺,无臂搁。3,舆之结构差错,四足无横档木固定,舆足随时可摇脱。4,舆柄过细,与舆体比例失调,细得不及纤握一把,如何负担舆体与乘者重量。据上,舆之四点比较,《历代帝王图》陈宣帝之舆和《步辇图》李世民之舆,二舆画法及其结构,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明此二画之舆,不是同一人所作。如果,《历代帝王图》之舆是阎立本所绘,则《步辇图》之舆绘者另有其人。陈启伟:和《历代帝王图》相比较,好像《步辇图》里唐太宗的形象和仕女的头发等要粗疏得多。陈佩秋:我们先看台湾收藏的唐人《宫乐图》。图中妇女的形体造型准确,盛唐的脸是肥肥的,这圆脸线条画得结实。这个手,一笔一笔的,随便哪张脸和哪只手,线条都很厚重。再看看琵琶上的线条,我们有时手把握准,线条还没有那么挺刮准确。画面上每一个结构和小挂件,以及凳子上面的漆画花纹和细节都很精致。《步辇图》里的人物没有如此厚重高古,腰舆更没有如此的漆画。又《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人物的画法完全不同,《帝王图》的人物是初唐时人物的画法,而《步辇图》中的人物除李世民外,一群女子,个个干瘪。同样的画家画出来的画,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呢?《帝王图》中所有人物的眼睛非常清晰,而《步辇图》中人物眼睛都模糊不清。再看《历代帝王图》人物的胡须画法,是那么地精致,那么地一丝不苟。我们再看看《步辇图》上的人物,头发和胡须是墨色的乱麻,画法完全不同。将《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相比较,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绘画风格来讲,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与被一致公认的唐画《宫乐图》相比,它显然也不是唐代的作品风格。此外,唐太宗和红衣大臣的耳朵与《历代帝王图》的人物耳朵相比较,就会发现问题,它们的造型与《帝王图》中所画的符合客观形象真实的耳朵有所不同,它是不顾耳朵的形象真实,任意挥写所至。这种不顾客观真实的画风在唐宋人画家中是没有的。陈启伟:《步辇图》中的唐太宗和红衣大臣的耳朵好像每个人都长了两只小耳朵,这种画法很滑稽。只有在放大的画册和原作上才可能看清楚。可喜的是,这次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国宝书画展和为这次特展印制的大型画册为人们更好地研究提供了直观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