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血绘“血衣”

时间:2002-05-28文章作者:
王式廓教授是新中国美术的奠基人之一,是延安画派的一员骁将。1973年5月23日他以身殉职,倒在未完成的画作前。而这一天恰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1周年。王式廓的一生和他的艺术可以说是与《讲话》紧密相连的,他似乎是为使命而生,也是为使命殉身。1949年3月,刚刚解放的北平古城,沉浸在一片欢欣的情绪之中。北平国立艺专大礼堂首次展出解放区的美术作品,引起轰动。绘画大师徐悲鸿更是心情激动。著名画家艾中信在当时的日记中写到:“一幅很小的木刻,归在年画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徐先生今天在展览会上留恋很久,他逢人就叫人看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他说:论题材这是最主要的主题,而且新颖;论构图,这幅画最完美;论人物,最成功;论技巧,最高明。……”不久,徐悲鸿又在报上发表文章,盛赞解放区的艺术。他说:“七年前我曾以见闻所及、颂扬木刻家古元,此次又发现两颗艺术界的巨星:一为王式廓先生,一为邵宇先生。我久闻王式廓先生之名,此次才得见他的作品(仅两幅),果然卓尔不群,诚为成熟之天才……闻冯法祀君言王式廓先生于抗战期间,在武汉制作壁画多幅,皆雄壮茂密,大气磅礴,可惜都被毁去,此次年画展览中,有王先生《改造二流子》一画,其主题集中,人物表情明显,章法紧凑,作风尤老练,所谓“轻快”“沉着”兼而有之,诚近代艺术中一杰作。……王式廓先生著画作仅两幅,已令我心折。倘能有机会见到王先生全部作品,我将不知道要如何兴奋和赞叹。”徐悲鸿不愧为艺术大师,他独具慧眼,将近五十年前惊喜地发现了中国“艺术界的巨星”——王式廓。王式廓也不负众望,建国后他又完成了《参军》(中国革命博物馆藏)、《井冈山会师》(中央档案馆藏)、《发明者的夜晚》(中国美术馆藏)、《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油画作品及大型素描《血衣》(中国革命博物馆藏)等富有时代精神和战斗激情的作品。王式廓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自幼酷爱美术,先生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师从藤岛武二。抗战爆发,王式廓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进而奔赴延安。后长期任教于延安鲁艺、北方大学、华北师大及中央美术学院,桃李满天下,毕生致力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最杰出最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和许多艺术家一样,在文革中他饱受磨难,被关押并受到摧残,后来又被下放劳动,身体大不如前。1972年平反恢复名誉后,他依然下决心把失去的时间(有五年多时间不能画画)夺回来。1973年4月接受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将《血衣》画成油画的任务后,他立即动身去河南搜集素材。在河南安阳跃进渠工地,画了许多模范民工肖像,并采访了一些民工的英雄事迹。王式廓教授被这些改天换地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他忘记了自己年老多病的身体和民工们一起劳动,为他们画像,激发了民工们的劳动热情。5月7日从安阳到巩县山区农村——康店。王式廓教授一到那里就爱上了那片土地,爱上了那里的父老乡亲。他认为山区的农民形象好,对他油画《血衣》的创作帮助很大。他全身心地投入画画,忘记了自我,不顾有病的身体,不顾休息,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画了许多农民的肖像,5月22日下午在画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抢救无效,王式廓教授不幸与世长辞。王式廓教授从此与他热爱的巩县山区和他所热爱的农民兄弟、姐妹永别了,当地农民们含着眼泪说:“老王是累死的啊!。”当他们得知王式廓教授的遗体已在郑州火化时,到县委去提意见:为什么要把老王烧掉?为什么不埋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老王是为画我们累死的啊!王式廓教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油画、木刻、素描、速写,此外,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画和书法。王式廓教授的素描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素描艺术巨匠”的美誉,他的代表作大型素描《血衣》,几乎家喻户晓,在第四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上被称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此外王式廓教授还画插图和设计书的封面;吴运铎同志的《把一切献给党》一书的封面、插图等都出自他的笔下。他是一个真正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