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油画意外发现

时间:2002-03-05文章作者:徐昕
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生酷爱中国油画。他的家中珍藏有200余幅早期中国油画大师的作品。最近,这些油画被公之于众,立刻在我国文化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有人说,这些早期油画的发现,其意义绝不亚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建国初期,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文化界一直抵制西方,尤其是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中国早期油画的历史几乎湮没,而遗留下来作品更是为数寥寥。2000年在北京举办的20世纪油画大展上,从广州美术学院借来的李铁夫作品《未完成的老人像》,仅保险费就高达人民币100万元!而这次发现的中国早期油画,其数量之多、涉及作者之全都令人叹为观止。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生酷爱中国油画。他的家中珍藏有200余幅早期中国油画大师的作品。最近,这些油画被公之于众,立刻在我国文化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有人说,这些早期油画的发现,其意义绝不亚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那么这些油画是如何保存下来,又是如何被发现、整理并公之于众的?这位老人为什么要收藏这些早期油画呢?这些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它们又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呢?温暖的早春时节,记者采访了受老人委托、负责保管这些油画的浙江《文化交流》杂志编辑李柏霖先生。迈进《文化交流》杂志社那幢古旧的建筑,我敲开了二楼李先生办公室的门,他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李先生请我坐下,在开始接受采访之前他说:“我们可不可以不公布老人的姓名和地址?这样做,一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那些油画,二来也是为了老人平静的晚年生活不被打扰,避免勾起老人那些不愉快的回忆……”解放以前,中国美术界盛行的是清一色的中国画,而油画是很不值钱的东西。喜爱收藏书画的老人却偏偏爱上了油画,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老人用家藏的一些名家的中国画去和别人交换油画,在很多人眼里这无异于“傻子”行为。但老人却一直执着着自己的所爱。渐渐地,在收藏油画的圈子里老人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转眼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作为外国舶来品的油画被打成了“四旧”,成了人们批判的对象。老人最崇敬的油画家林凤眠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其家中的油画作品统统遭到了灭顶之灾。当老人得知了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沉痛,并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保存好自己手中的那些林凤眠的油画。由于老人家住浙江南部的乡下,相对隐蔽一些,为了使收藏的油画逃出劫难,老人那些收藏中国油画的朋友们纷纷把自家的藏品从城里转移到老人家中。渐渐地,油画越积越多,到后来老人的家里放不下了,就只好寄存到亲戚家去。就这样,老人的家族成了一个中国油画的大仓库。而这个仓库里到底保存了多少油画,这些画有些什么价值——这些问题连老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时间慢慢地流淌了几十年,这些油画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直到1998年年底的一天,老人的一位朋友拿着一些油画来到西子湖畔的浙江博物馆,请有关人员做鉴定。当时在浙江博物馆工作的李柏霖先生看到这些油画后,凭着一名文物工作者的直觉,予以了高度重视。当得知在老人的家里还有许多这样的油画时,李先生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于是,这批中国最早的油画在被雪藏了数十年后重又惊现于世。据李柏霖先生介绍说,这些油画一共有200多幅,在李先生提供的作者名单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串名字:李铁夫、李毅士、李叔同、陈抱一、周湘、林凤眠、徐悲鸿、常玉、潘玉良……作者多达60多人。其中,李铁夫(1869——1952)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人”,在他之前的油画均为西洋作品,而李铁夫是最早一批去国外留学的画家。他将西洋画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油画”,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油画的历史。李毅士(1886——1942)早年留学日本、英国,其叔父为小说《官场现行记》的作者李宝嘉。周湘(1871——1934),他是中国开办油画学校的第一人。常玉(1900——1966)、潘玉良(1899——1977)长期在法国留学。这些画家都堪称第一代、第二代的中国油画大师。建国初期,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文化界一直抵制西方,尤其是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中国早期油画的历史几乎湮没,而遗留下来作品更是为数寥寥。2000年在北京举办的20世纪油画大展上,从广州美术学院借来的李铁夫作品《未完成的老人像》,仅保险费就高达人民币100万元!而这次发现的中国早期油画,其数量之多、涉及作者之全都令人叹为观止。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无怪乎有很多美术界人士兴奋地大呼:中国早期油画的历史又被找回来了,其价值不亚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李柏霖先生在发现了这批油画后,立即着手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认证的工作。人们发现,当年这些油画从城市转移到乡下后,有些画老人连包装都未曾拆开过,直至被发现,好多画上还包有早年的上海《申报》。目前这些报纸也被作为文物一并收藏。专家认为,可以确定这些油画均为画家的真迹,几乎不可能是假的。目前老人已将这些油画全权委托给《文化交流》杂志社,由他们代为保管。老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希望这些油画能被完好地保存下去。李柏霖先生从浙江博物馆退休以后与《文化交流》杂志社合作,开办了浙江宣和文化交流展览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这些油画的工作。2002年1月16日,《文化交流》杂志社会同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画院等单位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至此,这批油画被正式公之于众。消息传出以后,国内有很多家博物馆有意收藏这些画,但考虑到藏家的意见,目前尚不能成行。李先生介绍说,由于一些油画尘封已久,画面的剥落现象十分严重,他们下一步的工作是整理、修复这些油画。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考虑让这批油画在全国巡回展出。今年,作为香港《大公报》创刊10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些油画将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展览。鉴于一些画家曾经在日本、法国留过学,也可能会去国外展出,以扩大中国油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展出所得的资金将被用于这些油画的保存和修复工作。关于这些油画未来的归属权问题,老人至今未做表态。李先生说,这迟早是要摆到桌面上来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努力地去抚平历史给老人造成的创伤,努力地去赢得老人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如今这些油画重现世人面前,如果再让它们从我们手上流失,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啊!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们保护好,给后代留下一部完整的中国油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