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的“玉琮之王”

时间:2002-08-29文章作者: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中国古玉用材主要为软玉。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大溪、大汶口、仰韶、红山、龙山文化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玉器,良渚文化遗址更有惊人的发现。年代稍早的玉器,多为小件生产工具和装饰品,都是实用器物。到后来玉石多被加工成非生产生活用品,其中神器和礼器占多数。以良渚文化的玉器为例,主要玉器器形为钺、琮、璧三种,是玉之重器。有的研究者认为钺可能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琮体有圆筒柱状和内圆外方形柱状两种,体中部上下贯通一孔,孔径大小不一,琮体分节,节数不等,最多可达十余节。每件琮都雕有神人兽面像,只是繁简程度不一。一九八六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十一座,出土了玉、石、陶、象牙、漆器等一千二百余件(套)文物,其中玉器占百分之九十,内有一件最大的玉琮,高八点八厘米,孔径四点九厘米,外径十七点六厘米,重六点五公斤,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转角布列四节八组简化神徽纹,四个柱面中间直槽内上下各有一神徽纹。图像主体为一神人,头戴高耸宽大的羽冠,脸部方正,重圈眼,宽鼻,阔嘴,露齿。耸肩,双手伸向腰部,下肢作蹲踞状,鸟形足,全身以兽面纹装饰。这种神像有的极小,需借助放大镜方能观察,但刻纹线条流畅,细如毫发,表现出距今四千八百年前良渚文化的玉雕技艺所达到的极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