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面路窘相

时间:2001-12-16文章作者:李小骥 张演钦
12月11日上午,广东省人事厅举行大会,授予84位优秀工艺美术技艺人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中,获“一级大师”称号的20位,获“二级大师”称号的50位;另有14位,已于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家”,本次转为“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84位大师,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仅32岁。大会会场气氛热烈。当大师们挟着大红证书走出会场时,由于遭际有别、境况各异,每个人的心情也酸甜苦辣各有不同……明日黄花风骚难再广东的工艺美术已发展了2000多年。粗略统计,目前有八大类、上百种。如:织绣类,有广绣、潮绣;雕刻类,有牙雕、玉雕、木雕、根雕、角雕、端砚等;陶瓷类,有广彩、石湾陶瓷等;金属工艺类,有珐琅、铜锡器等;编织类,有藤编工艺、葵编工艺等……广东的工艺美术品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早在上一世纪,便已扬威世界。广绣、新会竹壳画织扇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广州的25层、30层象牙球分别于1915、1923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英国伦敦赛上获金质奖。长期以来,竹、藤、草、葵制品,抽纱刺绣,烟花炮竹,玉器,红木家具等工艺美术品成为广东传统的出口产品,广东也因此成为我国工艺品的出口大省之一。1987年全省工艺美术系统有职工10.45万人,总产值则高达8.36亿元,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8.99%,位居全国第二;出口交货值6.52亿元,占全国的14.74%,位居全国第一。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广东的工艺美术事业渐渐呈现出大势已去、令人揪心的局面。一些品种已奄奄一息,甚至濒临中断香火的境地;不少艺人不得不改行、下岗。如有1500多年历史的广州牙雕,由于国际上禁止象牙进出口,目前工厂已转产木雕和骨雕。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原有从业人员3000多人,现在只有几十人。早在明代便已初具规模的新会葵扇业,现已基本消亡。俞润明:悔不该入错行广东省工艺美术二级大师俞润明今年60岁,刚退休。他17岁入行,在檀香扇界40多年,业内知名度很高。俞润明告诉记者:“17岁时,我还在读初三。当时家境困难,没钱读书,只好停学参加工作。”俞润明住在广州大新街,那里许多人家世代做牙雕、檀香扇。耳濡目染间,俞润明对檀香扇产生了兴趣,于是进了艺华檀香扇厂做艺徒。1959年,俞润明设计制作的檀香扇《嫦娥奔月》获得广东省艺徒创作一等奖(奖金100元,这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市长朱光亲自颁奖。俞润明因此受到鼓舞,从此更加努力钻研业务。他先后设计创作了《三打白骨精》、《凤全花》、《吹箫引凤》、《洛神》等大型檀香扇,在各种评比中多次获奖。上世纪50至80年代,由于要通过出口工艺美术品换取外汇,檀香扇因此被国家统购统销。那段时间,真可谓是檀香扇生产的“黄金时代”。从1998年开始,好景不再。国家不再包销,檀香木也越来越贵。生产开始陷入困境。最后,工艺厂只好关门大吉……俞润明心情沉重地说:“我的徒弟都下岗了,每月才三百来块钱。见到他们生病,我的心都打颤:唉,入错行了!”周国屏:嫁接美术广州大学服装研究所所长周国屏,是广州第一个服装工艺美术大师。他说,他要融汇中西文化,以广东工艺美术的精细技法,给时尚的服装设计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具体做法是:在时装上设计、镶嵌广东工艺美术的“因子”,如绣花、抽纱、钉珠、坠珠,使时装具有个性。周国屏与别的服装设计师有点不同:他设计的东西并不单单用于表演,在T型台上招摇一下就了事;他的东西挺实用,可以让洋人穿着满大街跑———他在广东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设计的带有个人风格的服装,曾远销欧美。而周国屏自己的穿衣风格毫无个性:老是穿一件满是袋子的马甲,像个摄影记者。蔡文星:收入微度日难蔡文星是广州雕塑院院长,他创作的《南油之光》、《地久天长》、《金连环》、《设郡建城》和《扬帆》等十余件大中型城市雕塑,已分别矗立于省内外;他的《出关》、《观沧海》、《广陵散》等十余件小型架上雕塑也曾在行内广受好评。蔡文星曾在广东省工艺美术总公司工作15年,调离前官至副总经理。在许多人看来,他不该申请调动。记者问他原因,他非常坦率:“工艺美术不受重视。心寒!”蔡文星说,15年前他曾参与组织首次“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授予工作。那次,“证书上盖的是省政府的章,受叶选平省长接见。风光得很……”可是,后来工艺美术越来越没有地位,从业人员收入低微,有的连医疗费都得不到保障。尤有甚者,厂区土地被卖,技术工人下岗……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荟萃了全省工艺美术精品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由于所在楼层被拍卖,数百件藏品只好分散入库,“珍品馆”也名存实亡。目前,广东许多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品种,如广绣、广彩、牙雕、剪纸、灯饰等,日子过得都很艰难。蔡文星认为,由于现代人美学观念的改变,传统工艺美术受到了猛烈冲击。如果政府还一味强调“市场”或“回到民间”,而不是给以援手,则许多工艺美术必将日渐式微,甚至有失传的危险!他激动地说,要是仅靠门票,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根本不能维持。李小聪:淡染瓷画初次见到李小聪的瓷画,感觉大不一样:罕见。它不像一般瓷画,浓艳得一塌糊涂,只是淡淡的云雾、萧瑟的秋声、若隐若现的人物,如诗如画,让人回味无穷。李小聪学的是瓷画,热衷的则是改造瓷画,让其有艺术品位,沾溉书卷气,大可不必成为“恭贺新居落成”等专供之物。为此,他潜心创造,融情山水,于潮州家乡深山设“修竹斋”,又于景德镇设“萍轩”,潜心创作山水瓷画。毕20年之功,如今风格自成一家。作品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等奖。不久前他的作品再获中国工艺美术新百花奖金奖。张民辉:舍旧路另辟径工艺美术一级大师张民辉矮矮胖胖,像一个普通市民。在广州图书馆展厅,记者见到他创作的牙雕,难以形容的精、奇、巧———方寸之间,万象峥嵘。张民辉原来是搞牙雕的。近几年,象牙禁止进出口,很多牙雕艺人无用武之地。张民辉却带领一批多年从事牙雕生产的技术人员办起了花城工艺厂,另辟蹊径,以牛骨代替象牙,专心致志投身骨雕创作。牙雕工艺十分讲究,因此锻炼出来的手艺非同小可,用牙雕技艺来搞骨雕,简直易如反掌。他成功了,很快,日本、西欧的客商纷纷前来订货。1999年,善于把握商机的张民辉,把公司开到了美国。张民辉高兴地说:“想不到骨雕可以保留牙雕这个独门绝技!”陈少芬:锦绣事乏人继工艺美术大师济济一堂提起“广绣”,人们总把它与陈少芳连在一起。能真正继承“广绣”的精湛技艺的,也只有陈少芳。中西结合,融汇贯通,“广绣”在陈少芳手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现在的陈少芳,最怕的就是后继乏人。1991年,陈少芳搞了个“广绣”艺术研究所,招收了大批弟子。可惜,一来因为难学;二来似乎没有前途,学徒们陆续走掉。因为他们都目睹了陈少芳的窘困。陈少芳说,这也与招收的学徒的素质有关。记者问为什么不招些素质高的?陈少芳长叹:没钱,人家把孩子送来这里,为的是学门手艺好谋生,一旦可以出外挣钱,学徒们就离开了。陈家几乎人人投身“广绣”事业。但即使是在自己家族,真正能继承“广绣”技艺的,目前还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