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间微雕艺人崔连根

时间:2001-12-12文章作者:王超
桥上一百五十多个市井人物或凭栏而望、或倚担挑货,其冠发毕现,神态入微,桥下水流湍急、浪花飞溅之声似在耳际。透过二十倍的放大镜,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运河桥上的风景被原样浓缩在一片长九点九毫米,宽三点三毫米的象牙之上。“这个是去年创作的,比我一九九七年获吉尼斯纪录的那件《清明上河图》还要小。”崔连根老人指着放大镜下的象牙微雕说。崔连根,今年六十七岁,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十二岁时迷上了微雕艺术,一九五六年投亲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如今在新疆他已是颇有名气的民间微雕艺人。微雕是以刀代笔,以精微为特征的一门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在中国已流传了几千年。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可以说是微雕的早期雏形。雕刻创作时,难在无法用肉眼看见,全凭灵敏的感觉运刀,靠娴熟的经验创作。微雕艺术不仅要具备绘画、书法、金石以及雕刻的基础,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那不是简单的刀刻,而是用意念在雕琢,凝神屏气、气定神闲之间脑力、心力、手力三力结合方可创作出佳作来。”崔连根如是说。在雕《清明上河图》时,为了分毫不差地将原作表现在象牙微粒之上,崔连根光临摹样本就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当一切烂熟于心之时,方才动刀雕琢。创作过程中,但凡心情烦躁,神不汇聚之时,绝不强求,放下刻刀户外踱步,待心定神凝之际方又精雕细琢起来。崔连根的作品涉及的范围很广,草木山水、风土人情皆有涉猎。雕刻用材除了象牙外,石、木、竹、珍珠也多为所用,方寸之间,细微之处功力非凡。在诸多作品当中,十三件反映新疆风情的微雕作品最为崔连根所钟爱。《丝路风光》、《天山云海》、《大漠百舟图》、《左宗堂收复新疆》等,一件件微雕精品倾注了崔连根对新疆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在新疆生活的四十多年间,瑰丽多彩的新疆民俗风情,雄奇壮美的大漠山川为崔连根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他创作的微雕《丝路驼铃》可从容穿过绣花针孔,作品长四点九毫米,宽零点六九毫米,厚度仅为零点零八五毫米,图中十二峰栩栩如生的骆驼在牵驼人的带领下穿行在丝绸古道之上,翰海驼铃、丝路古风之意境凝固其间。到目前为止,他已创作出近五百多件微雕艺术精品。其中的彩刻象牙微雕《松鹤》是他创作的最小的一件作品,相当于一粒芝麻的十分之一大小。崔连根对微雕的精髓认识颇深,他说:“微雕艺术绝不以小而媚俗,小要小得恰到好处,品质及艺术美感才是微雕真正的精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