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克里斯和巴库斯

时间:文章作者:巴黑
在有关维纳斯、克里斯和巴库斯的绘画题材中,美丽的爱神身侧多了两位奥林匹斯山神:克里斯和巴库斯。克里斯是大地女神,司长农事和土地的收获。因此她的标识是麦穗。巴库斯,也叫利伯,是酒神和丰饶之神。他的标识物是葡萄藤蔓上味美的葡萄。这一题材并非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更确切地说,它是16世纪的一个绘画创新,首先在荷兰和弗兰德地区流行开来。这一题材植根于罗马戏剧家特伦茨(Terenz)(公元前195-159年)的喜剧“Eunchus”中的一句谚语,拉丁文原文为“SineCerereetLiberofrigetVenus”--意即,没有克里斯和利伯,维纳斯就会感到寒冷。也就是说,没有食物和饮料,也就没有爱情。在人文主义的时代,这一格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Erasmus)(1466-1536)在其名著Adagia--该书收集了大量圣经和拉丁文谚语--一书中,对这句格言作了详尽的注释。他认为,佳肴与美酒是刺激欲望的兴奋剂。他还援引几位古代作家的话,指出“葡萄酒是维纳斯的生命汁液”。因此传统的看法认为,葡萄的汁液,滋润了爱的激情,也减轻了女爱神行为的负担。有关维纳斯、克里斯和巴库斯题材的绘画传统并不很长。它大约出现于16世纪。最初是在一些手稿的素描中,直至世纪之交最终成为绘画和铜版画偏爱的一个题材。到17世纪末期步入最高峰。维纳斯和巴库斯,维纳斯、巴库斯和三女神,都是这一主题的变种。有关这一题目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葡萄酒(巴库斯)独立作为爱(维纳斯)的扶助者。“没有克里斯和利伯,维纳斯感到寒冷”,这一谚语在转变为绘画语言时,产生了两个变种。最通常的描述是爱神与克里斯和巴库斯一同欢宴。小爱神间或出现在这一和睦的场面中。但是也有一些艺术作品,完全忠实于谚语的文字,画面中维纳斯远离她的伙伴,在寒冷中瑟瑟发抖。有关“克里斯和巴库斯离开维纳斯”这一题材最早的描述,出自学者LaurentiusvanGodsenhoven的著作《微观世界》(1579)。林间的帐篷下爱神和小爱神坐在篝火旁,背景中,克里斯和巴库斯渐行渐远。图画旁的附文解释说:在节制的所在,肉欲如冰一般寒冷;在充溢了谷物、葡萄酒和啤酒的所在,快感达到极致。这一题材最为著名的一幅作品是BartholomaeusSpranger的《SineCerereetBacchofrigetVenus》。画面中克里斯和巴库斯手拉着手走开,将冻僵的爱神留在背景的篝火旁。火,或是燃烧的煤炭,在文学作品、谚语以及脍炙人口的歌谣中,常常象征性地与爱联系在一起。在以上提及的两种题材演变中,火均被作为人类欲望的象征。小爱神常常在一旁吹旺炭火。因此,在维纳斯之子这一神话功能之外,这个小男孩又获得了另外一种寓意:欲望的化身,为丰饶之神克里斯和巴库斯的馈赠所激动。到了十六世纪末期,这一题材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不同艺术家的笔下,在原来酒神的位置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性欲无度的男子--作为酒神侍从的狂妄自大的森林精怪。这些形象往往身着当时流行的衣装。在CrispijndePasse的铜版画《SineCerereetBacchofrigetVenus》中,一名男子穿着与画家同时代的装束,沉浸于爱神的诱惑。巴库斯在一旁为维纳斯的酒盏斟满葡萄酒,克里斯在盘中堆满丰盛的佳肴。版画下面的题词解释说,画面中的男子被小爱神的箭所射中,大地女神的馈赠削弱了他的意志,因此没有维纳斯的爱情,他就会被冻僵。明理的人须小心提防克里斯和巴库斯,因为他们是罪恶的兴奋剂。尽管艺术家们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但这一题材的道德化意图不言自明。唯有鲁本斯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使三位长期以来被指责为放荡的神性,摆脱了原来的责难。鲁本斯的描述突出了节制,摒弃了过度的奢华。同时认可了感官的享乐。在《SineCerereetBacchofrigetVenus》(1613年)中,神性的标识物得到简化,人物形象更为集中,举手头足间更为审慎。“SineCerereetBacchofrigetVenus”这一主题的绘画传统虽然短暂,但其所寄托的思想却是清晰明确的--美馔佳酿的过度享乐将走向罪恶的肉欲--,但它同时具有另外一种寓意,这就是丰饶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