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强制转进了美术班

时间:2008-3-2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早在1930年,蔡元培先生就将“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作为美育的定义,在他的引领下,美育被纳入到与德、智、体相并行的教育方略中,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时间过去了70余年,美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都已经很完善,可是,在教育的实践中,美育的问题只是空中楼阁,比较能够落实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应景式的艺术教育课程,从一方面反映了应试教育的现实状况。虽然,蔡元培先生所认为的美育有着极其广泛的范围,然而,在一般的认知中,与美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美术,或者说是是艺术教育。


在时代影响下的美术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类和新的形式,而美术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受到现实功用的影响,美育已经退居到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技能的前期教育成为主流,因此,美育与美术在现实中的关系也仅仅是一些关联而已。美术功能的扩大像一棵大树上生出来的枝杈,又统统连接到到教育这一主干上,这一主干下面同样有着也在扩大的有着各种分岔的根茎,它就是扩大的系科和扩容的教室。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平衡。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2月18日,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报名的第一天,报考生就已达1万余人次,如果按照去年约有6万考生的1∶37录取比例,今年持平是最基本的,人数的增加、录取比例的加大则是必然的。因为有新闻传出,湖北某地的高中为为高考升学率做准备,将该校考试成绩在300分以下的50多名学生,以“一刀切”的方式将转入到美术班。显然,这是来年几十万美术高考生的来源之一。


面对“差生”被强制转进美术班,不仅是“差生”不满意,因为他们对美术没有基本的兴趣,而且家长也不同意,因为他们深知孩子没有兴趣是很难学好;学不好,未来的就业就有问题;找不到工作,却又粘着毫无兴趣的美术而难过一辈子。很难想象这一个中学中的50多名对美术并没有兴趣、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转学美术就能学好美术,这样的举措也只能说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反正报考除美术之外的文理各科都已经无望,转学美术也就成了一线生机。其基本的依据是:一方面从整体上看与美术相关的院校系科招生的学校多,招生的人数多;另一方面相对来说门槛低,业界有许多成功的先例。所以,各地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举措。如此从教育来看美术功能的扩大,那就与美育没有了什么关联,而是与高考、职业、生计等前途问题相关。反过来看教育,过去所说的“美术家的摇篮”,现在可能要变成是“职业和生计的保证”,在职业和生计的保证之外,或者可能会像抽奖那样摇出几个美术家。美术教育已经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之上,不管功能如何扩大,还是应该想想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得了美术的陶养的人,可以养成一种高尚活泼的人生观”,现在这样可以养成吗?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