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工艺美术
陈履生 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主题展,其进门处的显著位置上安放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全才的玻璃雕刻作品“中国奥运冠军雕塑壁”,这组长12.5米、高2.28米、宽1.18米的玻璃雕塑壁,其主体位置上用158块高纯度水晶玻璃上雕刻出了133位我国历届奥运会冠军的形象。虽然玻璃工艺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但是,像这样的雕刻工艺更多的是近代的传统,特别是现代造型艺术融入到这一工艺中,使它呈现出了现代的特色。金全才是这个行业中唯一获得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专家,他精深的钻研,痴迷的努力,不懈的追求,仅这一件作品就耗时4年。而此前他在工具改良和技术的改进方面的成就,不仅在平面上创造了立体的奇迹,而且开创了玻璃雕刻工艺的现代化之路。面对这些活生生的奥运冠军的形象,很难想象这是刻制在脆弱的玻璃之上,而反向的浮雕所表现出的真实的立体感,与具体的材质之间的联想,也让人惊叹技艺之美。金全才在玻璃工艺上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在这一工艺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他所遇到的现实的问题,都足以成为研究工艺美术在当代发展问题的个案。 自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被摘牌之后,工艺美术就越来越边缘化,直至时下几乎是少人问津。显然,工艺美术已经回到了它的历史的原点之上,而新中国建立以来振兴工艺美术的种种努力,包括国务院于1956年5月21日批准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年的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举行建院典礼。)也随着现代化和伴随着现代化的转型而成为历史。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时下流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编了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美术,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尴尬,也因此而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阵容。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些传统表现得很脆弱,经不住现代化的冲击而分崩离析;有些传统又表现出超强的持久性,任凭风吹浪打而巍然不动,中国文化传统中鄙视工艺的传统就是属于后者。当我们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而形成了一个能够欣赏技艺之美的传统时,主流文化中尤其是文人艺术中鄙视工艺的传统,一直压盖着那处于边缘的欣赏技艺之美的传统,因此,文人或许可以把玩那些雕虫小技,但是,只有把自己的那些“文化”附加之上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点石成金的盛况,这时候,文人所欣赏的是文人和“文化”,技艺只是文之余的产物,比如在文人手中的紫砂壶。在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之中,因为原材料的不同而包含有各不相同的技艺,都有着承传的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工艺美术的生存和发展因为社会的现代化,文化的快餐化,工具的现代化,技术的电脑化,生产的产业化,欣赏的同质化,工艺美术的手工化的特性和精致化的特点开始消减,那么,如何来评估工艺美术在当下的状况以及现实的作为,无疑是认识当代工艺美术的一个首要的问题。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