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北京双年展的最佳作品

时间:2008-7-27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在一个艺术展览中由评委评出相关的奖项,其结果引来一些议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这种仅仅是反映评委意见的评奖,不同的评委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它一般难以反映多数人的意见,甚至会与多数人的意见相左。因此,很多人会对结果表示出不满。当然,人们也可以从结果中看到评奖是否客观和公正,组织是否严密和周到。通常一个展览的评奖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展览的主旨,比如第三届北京双年展以“色彩与奥林匹克”为主题,所评选出来的最佳作品首先应该能够反映或表现这一主题。至于最佳作品的艺术水准,理所当然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最佳”。而对于一个大型展览来说,兼顾到不同的类别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本届展览共评出3件最佳作品,他们是:美国艺术家卡罗尔·福伊尔曼的《幸存的萨利娜》、瑞典艺术家万娜·鲍尔斯和罗伯特·约翰逊的《微小的外形》、墨西哥艺术家哈维尔·马林的《等待置换的头颅》。这3件作品中有2件作品的题材与体育有关,然而,这3件作品都可以列入雕塑的范围,由此看“色彩与奥林匹克”中的重要的“色彩”,也是这一大型展览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未能占有一席,则是一个遗憾。如果以最佳作品的状况来论,本次展览的主题应该是“雕塑与奥林匹克”为比较恰当。作为在中国举办的一项重要的美术展览,中国的艺术家不能在评奖中问鼎,是说明它的国际性和评奖的公正,还是说明其他问题,那可能也只是一种解说而已。中国艺术家如果确实因为水平问题不能获得最佳作品,那是评奖的公正之所在,可是,仅拿获得“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的3件作品放到最佳作品中比较,就可以说是毫不逊色。尤其是以雕塑比雕塑,曾成钢的《莲说》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比他对面的那件最佳作品《幸存的萨利娜》要好很多。


那么,最佳作品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美国的罗尔·福伊尔曼的《幸存的萨利娜》是已经落伍的超现实主义的一般作品,在美国可能难以获奖,美国的同行们可能也难以理解在中国的双年展中能够获奖。瑞典的万娜·鲍尔斯和罗伯特·约翰逊的《微小的外形》,是一组以类似运动器材为单元的组合,整体的特征是体育器材和动物头颅的结合,不管是哑铃,还是举重的杠铃,两端都有一个动物的头。这一共有20余件的形象单元,像体育器材商店中的商品陈列在两个平台上,其它大件侧分列在边上。如果不是有一个红色的牌子说明它们是最佳作品,可能很少会有人想到它能够获得本届展览的大奖。这是一件既无创意、又无水平的作品,其主旨不明,动物头颅的写实造型缺少艺术的塑造,制作工艺粗糙,也就是一般工艺厂中行活的水平。如果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有创意的运动器材,以改变现实中的一成不变,那可能会得到一些商家的认同,但是,现在把它放到这一国际性的大型展览之中已经勉强,再被评为最佳作品奖,就只能感叹其勉强的勉强。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