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心意——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时间:2024/6/24 19:39:08  来源:艺术中国

  6月16日,由中国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心意——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邀请展”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之一,展出13位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的90余件代表作品。艺术家通过雕塑、绘画、装置等形式,展现他们对自然、社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诗意表达。展览结束后,其中12件作品将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馆长、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吴为山表示,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与意大利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2020年,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落户意大利芬奇市,被达·芬奇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意大利公共文化的财富。今年是中意建交54周年,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展开中意文化绵延不断的对话,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起源于1339年,由绘画和建筑大师乔尔乔·瓦萨里向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提出,并于1563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现分为雕塑、绘画、建筑、艺术史、人文与科学、音乐与表演六大学院,汇聚了来自意大利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和学者,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毕加索等艺术大师。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2、4、10号厅,展出至7月7日(周一闭馆)。

前言一

  中国和意大利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在历史记载中有着源远流长的接触与交往。

  文化交流在于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并没有隔阂,尽管相隔万里,但心意相通,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艺术、情感是相通的。艺术是超越时空、民族、语言的,永恒的对话。情感的融汇、思想的互动、价值的共鸣,皆需要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与心交流。

  在历史上,罗马于《史记》中出现时名为“黎轩”,《后汉书·西域传》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中国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一条丝绸之路将中国和意大利联系在一起,文明互鉴,相映成辉,马可·波罗、利玛窦、卫匡国、郎世宁,都是为中意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历史源于133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学院,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前身。1563年,由绘画和建筑大师乔尔乔·瓦萨里向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提议,在佛罗伦萨成立该院。历史上,这所机构汇集了来自意大利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和学者,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毕加索等。中国美术馆成立于1963年,是国家级的艺术殿堂、化育美的平台、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汇聚了苏轼、倪瓒、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大师的作品。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与意大利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2020年,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落户意大利芬奇市,被达·芬奇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意大利公共文化的财富。达·芬奇的写实、齐白石的写意,分别代表着西方与东方的审美追求,这件作品融合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与东方文化的写意精神。

  此次展览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娜·阿奇蒂尼(Cristina Acidini)和我共同担任展览总策划,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长阿奇蒂尼、雕塑院院长安东尼奥·迪·托马索 (Antonio Di Tommaso)、艺术史学院院士弗朗西斯卡·佩特鲁奇(Francesca Petrucci)、院士邱艺、荣誉院士维托里奥·桑托亚尼(Vittorio Santoianni)共同担任策展人,展览邀请了13位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创作的90余件作品参展,包括雕塑、绘画、装置等。这13位艺术家中,有6位艺术家曾在佛罗伦萨接受教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佛罗伦萨的艺术特征。参展作者还有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家,也展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广阔视野。参加这次展览的许多雕塑家都曾师从佛罗伦萨众多的艺术学院名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初接触到的都是具象风格,但之后分别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拓展了新的材料和表现方式,并且以西方的抽象艺术与中国的写意艺术展开对话。

  感谢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阿奇蒂尼院长和托马索院长对本次展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感谢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和中意两国工作人员和艺术家为推进展览的付出。201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展构想萌芽;2020年,双方共同达成合作意向,然而后续工作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而被迫暂停。2023年,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之际,托马索院长将青铜雕塑作品《风之舞》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双方再次将该展提上日程,终于在今年得以呈现。感谢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将部分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收藏。

  两座国家级的艺术殿堂连接在一起,带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气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这个美好季节,呈现一场艺术的盛宴。

  这是佛罗伦萨和北京的相遇,也是意大利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今年是中意建交54周年,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展开中意文化绵延不断的对话,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

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士

前言二

  我作为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长,衷心祝贺中国美术馆为13位院士在北京举办本次展览。雕塑院院长安东尼奥·迪·托马索教授和同院的邱艺院士共同推动了本次展览。令我们感到荣幸的是,馆长吴为山先生,也是我们的院士,他的作品与其他意大利雕塑家的作品一同在本次展出。吴为山馆长推动了此次邀请展,他捐赠的作品也大大丰富了我们学院的艺术资产。对于这两大主要机构长期以来的策划和付出,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2023年,我们荣幸地代表意大利参与了中国美术馆建馆60 周年的相关活动。此行奠定了与吴馆长之间的合作基础,也使我们接触到了美术馆能干、敬业的工作人员。另外,我还要感谢意大利方面推动了本次合作的相关人士,包括各位艺术家、捐赠者、图录文字作者、学院工作人员,尤其是总秘书处的协调员恩里科·萨尔托尼,他是本次展览及附录图录筹备工作中的技术科学协调员。

  1563年,在伟大的艺术家、作家乔尔乔·瓦萨里和受人尊敬、热爱艺术的神职人员维琴佐·博尔基尼的倡议下,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在佛罗伦萨成立了。科西莫·德·美第奇公爵创建了这个新组织,用它取代了古老的画家协会 (Compagnia dei pittori),后者本来用于纪念保护者圣路加,他是一位福音传教士,同时也是医生和画家。学院的首位院士是伟大的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他当时88岁,尽管定居在罗马,但出生在佛罗伦萨,并一直保留着佛罗伦萨公民身份。当时的学院共开设三门艺术种类,分别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史和人文科学学科是后来增设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则是更近期的事情了。

  本次展览展出的许多雕塑家都曾师从于佛罗伦萨各艺术学院的名师。他们的作品表明,在20 世纪 20 年代和战后佛罗伦萨的艺术热潮中,他们曾在当时最成熟的艺术大师门下接受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最开始接触的都是具象风格艺术,但随后都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从最初的教育作为出发点,慢慢进入了实验性的个人领域,去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无论从知识还是技法表达来看,尽管他们继承了基于素描发展起来的“方法”,但后来许多人都将历史悠久的具象传统抛之脑后,转而去探索其他的道路。他们着眼于国内外趋势,拓宽了艺术材料的范围,促使公众更多地注意到非正式和抽象领域中的无限资源。通过实验和研究纯理论形态语言,比如棱角分明的几何图形、流畅的曲线流体等的有机发展,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当艺术家远离了外部世界强加给他们的主题与图式后,就拥有了一种自由,可以从自身和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灵感。他们渴求这种自由,并懂得如何去充分享受。

克里斯蒂娜·阿奇蒂尼

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院长

作品欣赏

和谐  安东尼奥·迪·托马索  雕塑  19×21×55cm  1990年

形之活力  安东尼奥·迪·托马索  雕塑  18×18×49cm  1995年

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  吴为山  雕塑  达·芬奇 225×100×65cm;齐白石 350×90×65cm 2012年

空谷有音——老子出关  吴为山  雕塑  83x109x43cm  2012年

站立的女人  朱利亚诺·万吉  雕塑  50×40×143cm  1972年

人与动物  朱利亚诺·万吉  雕塑  56×73×42cm  2004年

形状  朱塞佩·卡洛纳奇  雕塑  3×46×69cm  2002年

法尔内赛赫拉克勒斯  圭多·皮萨尼  雕塑  30×38.5×135cm  2015年

女人头  安东尼奥·维奥拉诺  雕塑  45×44×57cm  1979年

旋风  加布里埃莱·佩鲁基尼  雕塑  15×29×52cm  2011年

内在和谐发展13  皮耶罗·真西尼  雕塑  17×22×41.5cm  2017年

帆10  皮耶罗·真西尼  雕塑  40×42×126cm  2013年

证人  米莫·帕拉迪诺  雕塑  57×63×168cm  1997年

特洛伊马  米莫·帕拉迪诺  雕塑  53×65×65cm  2001年

思维空间 3C  绪方良信  雕塑  9×20.5×47.5cm  2007年

骑士头像  马可·巴尼奥利  绘画  38.5×48.5cm  1985年

作品超级Rotam- 部分5  马可·巴尼奥利  装置  36×36×90cm  2010年

与百阿特丽斯相伴的清晨  皮耶尔·乔治·巴洛基  雕塑  10×20×20cm  2023年

泉  邱艺  装置  92×57×54cm  2023年

日晷  邱艺  装置  73×80×135cm  2011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