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五年建一座传统木作陈列馆,邀你来中山“上座”

时间:2024/5/30 20:56:39  来源:艺术中国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品

  撰文_柏成

  中国古人讲“器以载道”,家具作为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极为亲密的存在,蕴含着中国人的造物、伦理与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家具的历史长河中,以明式家具为设计巅峰。它简约优雅的设计、精湛的工艺、优质的材料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对后世中式家具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乃至世界家具的设计都具有启迪与借鉴。喜欢明式家具的人可谓遍及全球各地。

  2024年5月22日,一座专注于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研究与展示的民营公益性博物馆: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在广东省中山市落成开馆。珍贵的典藏、匠心的策划、精致的展陈,让这里成为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木作、参观打卡的不二之地。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馆长、区氏家具总经理区锦泽

  “我和父亲区胜春先生自1982年开始收购修复古家具,他也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仿古家具制作的业内人士。区氏家具至今成立42年,一路走来,我们对古典家具的热爱一分未减,也常被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所折服。我们越发盼望着有更多人能来了解这些经典的内涵与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于是从2018年起,我们开始筹建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时至今日,历经五年,终于落成。”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馆长、区氏家具总经理区锦泽如是说。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木头的故事”

  从“木头的故事”到“永恒的设计”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位于中山市横栏镇,虽然建筑外观看起来与周边别无二致,但走进陈列馆却如游于园林之中,移步异景,别有洞天。木作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以精彩藏品展现出中国家具的悠久与多元,二层则呈现了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珍贵文献资料。

  一层常设展厅没有严格以时间为序去介绍中国家具的演变历程,而是用370多件(套)文物策划出一个个有意思的小专题。如“木头的故事”“工具和材料”“一把椅子的诞生”“经典与演绎”“永恒的设计”等。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一把椅子的诞生”

  如“木头的故事”是从地理位置、植被覆盖、材料属性等角度分析了木头与中国人的密切关系,并运用了大量古代实物来展示。“一把椅子的诞生”专题,由区氏家具制作了十把明式官帽椅,以不同进度同时展出,显示出一把官帽椅诞生的顺序步骤,让观众一目了然。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永恒的设计”

  “永恒的设计”则讲述了明式家具对世界家具设计产生的影响。1944年,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Hans J. Wegner)借鉴明代圈椅设计了一把椅子,并命名为“中国椅”。据统计,瓦格纳一生设计了超过500件椅类产品,其中近三成含有中国元素。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木头的味道”

  颇为有趣的一个区域是,在这里你可以俯下身,通过艺术装置闻一闻不同木头的味道,真可谓“闻所未闻”。这是区锦泽在欧洲参观红酒博物馆时受到的启发,而深层根源则是他20多年前跟随区胜春先生采购木料时得到的真传。他说比如白酸枝和黄花梨纹路很像,如何分辨?每一种木料的天然味道是不同的。紫檀木味道辛辣,黄花梨略带一点酱香,近似奶油巧克力。海南黄花梨味道清淡,越南黄花梨则要偏重一些。区锦泽一心想做这样一个艺术装置,让观众体味十余种木料的香味。他特意将桌子高度做的很低,是希望小朋友也能方便体验互动。

  梁思成、林徽因、王世襄珍贵文献汇聚

  除了珍贵的家具实物收藏,关于中国古代家具和木作研究的文献资料也汇聚于此。以王世襄书房藏书,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研究学者的书稿和绘稿为代表的5000余件(套)文献资料在木作馆二楼呈现。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王世襄书房”

  精心复原的“王世襄书房”堪称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的镇馆之宝。2019年春,中国嘉德“玩物适情——名家收藏集珍”专场将“王世襄袁荃猷藏书十柜”整体上拍。书计4000余册,置于10个原装旧书柜中,多为20世纪后半叶所出版,以文物、历史相关者为大宗,不乏一些绝版、罕见的出版物。区氏从嘉德善价拍得,并按其生前书房样式还原于此,成就一段佳话。2024年恰逢王世襄诞辰110周年,此举对其研学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更显意义非凡。

  作为王世襄的藏品,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筑手绘图同样是二楼展厅的重点展品,据考证,这批建筑小木作手绘图纸是中国营造学社李庄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筑测绘线描图,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林徽因、梁思成手稿”

  此外,国内高校和学者的家具、建筑手绘稿、老照片与黄定中旧藏古代家具构件系列等皆是非常值得关注。前者源于学者的研究与梳理,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木作工艺和文化至关重要;后者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家具收藏家黄定中收藏的家具构件——古代木匠虽然几乎没有留下文字著述,他们的智慧和技艺却印刻在作品之上,成为当代人了解历史的无字文献。

主题展“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览现场

  “上座”:一把椅子串起千年中国家具史

  如果说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的常设展如画卷般呈现了中国家具的丰富与多元,独具匠心策划的特展则是以一个纵深切面深入了解其渊源流变与文化内涵。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囊括了近50件珍藏的各种风格、各种材质的到代成熟椅具,以及奇趣别款的民间椅具,展品来源于中国古代家具收藏家、留余斋主人黄定中。

“上座”主题展策展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学者邓彬

  本次展览策展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学者邓彬在前言中说到:“椅子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先民在中唐至五代时期完成了从席地而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古代东亚地区只有中国人接受了椅子等高型坐具,可以说椅子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椅子是与人关系最亲密的家具,古代工匠在椅子上倾注了许多的心力;椅子也是使用最频繁的家具,一张优秀的古代椅子能保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

  十二造物设计团队以陶渊明《桃花源记》赋予的灵感特别搭建此次特展的空间布局,50件曾流转于不同时空的珍贵坐具被置于高低错落的白色房间之中,白色凸显了中国椅子的线条与结构之美,透过织物的光线也让这些家具焕发出与人亲近的温暖色泽。

  在黄定中的珍藏中,明式椅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黄定中认为,明清古家具是全球收藏界公认的家具设计与制作的经典,达成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其中杰出代表即为明式椅具。明式椅具有异于西方“少即是多”的极简现代主义,体现的是“繁中得简”的中国传统器物审美。

主题展“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览现场

  这50件留余斋珍藏的坐具并非一件件孤立陈列,策展人邓彬从中读出不同线索,在相似之中寻找差异,在不同之间建立联系。在一组组对比之中让观众细细品味中国椅子的绝妙之处。它们来自中国各地,保留着各自原生地域的文化面貌,却有一种朴素的精神气质,如同一位位君子,圆融无碍,与人亲近。它穿越时空,依然保持谦逊和内敛,理性与感性合而为一。

  这些古代家具是历史长河里的遗珍,经历过当时的工匠与文化精英的合作、对话与互动。它们不仅仅是家具,还是一个时代和文化的侧写。它们来自全国各地,服务于古代不同的社会阶层需求,制作材料和工艺也不尽相同,皆出自无名工匠之手,每一件古代家具都是一本书——一本古代工匠写给未来的书。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品

  五年建一馆,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以崇敬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匠心赋予博物馆与展陈,业内大咖对其展览品质给予充分肯定。在邓彬看来,每一位开始迷恋上古代家具的人,似乎都是《桃花源记》中那位渔人,乐不思返。区锦泽认为,正是对传统木作的这一份初心,让所有的因缘际会于此,经过岁月沉淀,方成此馆,未来希望继续带给每一位观众高品质的体验。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如同一个“桃花源”,等待着每一位对传统木作的喜爱之人,照见来时之路,不复迷津。

  (本文图片由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提供)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品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品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