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著名学者赵景宇先生参观潘鹤雕塑艺术园

时间:2024/5/29 21:07:2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甲辰夏月,适逢广东省美术馆白鹅潭新馆落成开馆之际,“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觉醒时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等艺术大展同期举行,特别是广州艺术博物院重磅推出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诸多重要美术展览的呈现使得五月的岭南广州沉浸在一片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广州参访期间,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陈少梅艺术研究会会长赵景宇先生应邀拨冗前往参观“潘鹤雕塑艺术园”并与潘鹤先生之子、“潘鹤雕塑艺术馆”馆长潘奋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交流。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艺术家,潘鹤先生的艺术生涯几乎横跨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历程,他的作品紧扣中国社会历史的脉搏,以精湛深厚的造型功底、质朴传神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而又灿烂的一笔!其创作的《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等作品,以雕塑的形象建构起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设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成为当时建构国家记忆、展现民族精神的鲜活注脚。“真实”是潘鹤先生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他一直强调艺术家要“忠实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作品以巧妙的主题切入,用生活化的情节场景来概括叙事,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浪漫主义元素。这些经典的艺术形象早已超越了空时,被赋予多层次的意义。比如潘鹤先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美术展创作的《艰苦岁月》,这件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雕塑作品,突破了以往的雕塑作品在表现历史题材概念化、公式化方面的局限,放弃了激烈战斗场面的塑造,而是截取了艰苦岁月中一段平凡而温馨的场景:老战士悠闲地吹着笛子,小战士托腮倾听,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作品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面貌,生动地展现出红军战士顽强不屈、昂扬奋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我长大的时候》是潘鹤先生的成名作,表现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给一个小女孩讲述自己理想的生动情形。作品从最为平凡和极具童真的生活场景入手,预示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在某种程度上与新中国、新生活的气息紧密呼应。还有就是潘鹤应中国革命博物馆之邀创作的大型雕塑《忍无可忍》,主题为省港大罢工这一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潘鹤先生进入雕塑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在国家兴起大规模城市建设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他首次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的观点,并积极开拓城市雕塑事业,先后创作了《珠海渔女》、《自我完善》、《开荒牛》等近百件经典雕塑作品。在雕塑风格语言和形式、题材日益多元化的时期,潘鹤先生的雕塑艺术始终精准把握时代气息,从艺术的角度与时代共振。其作品基本延续了早期现实主义风格,在古典雕塑的审美倾向下展开对雕塑本身特性的研究。潘鹤先生作品的形象构思一般选取日常生活的瞬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并巧妙融入象征主义手法;在形象处理方面,通过加强对人物面部的塑造和整体形象的体积感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与“精神”,融民族形式与时代精神于一体,创作了一批批有血有肉、风格鲜明的时代雕塑。

   赵景宇先生如是说,并高度评价了潘鹤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他认为潘鹤先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级人物,《艰苦岁月》、《鲁迅》、《开荒牛》、《珠海渔女》等伟大的雕塑作品早已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而永载史册!

赵景宇先生与潘奋先生

赵景宇先生参观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赵景宇先生参观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赵景宇先生参观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赵景宇先生与潘奋先生合影留念

潘鹤先生影像

   潘鹤(1925~2020)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艺术家,被誉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民雕塑家”、“中国当代的米开朗基罗”。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创作的大批为人民而作、为时代造像的经典雕塑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者,为当代雕塑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

   ?潘鹤雕塑作品的文化意义早已远远超越单纯的雕塑艺术范畴。他的一尊尊优秀的作品已经紧密楔入当代中国社会进程当中,和“解放”、“革命”、“英雄”、“改革”等一系列宏大命题息息相关,成为共和国显著的文化符号,堪称一代红色雕塑艺术大师。?

   潘鹤,原名潘思伟,1925年生于广州,曾从岭南派画家黄少强学习中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工作。1949年进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艺术成就载入《世界美术史》及《中国美术史》。著有《潘鹤雕塑作品选集》《潘鹤水彩纪游》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州解放,潘鹤乘坐首班香港至广州火车回国。1950年就读于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任学生代表。三个月后被派往中山县征粮及整顿农会,随后又被派往土地改革试点工作队任土委会宣教委员及千作组组长。土改运动结束后借调到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出版部任代组长。其间发动学院同学绘制抗美援朝宣传画。并以旧作高尔基像参加广东省第一届美展。1951年筹办广东省土改展览会,塑造大型毛主席胸像,并合作3公尺高的毛主席全身像立于土改展览会广场。?

   潘鹤的成名作是《当我长大的时候》。1952年,这座来自新中国的雕塑作品先后在瑞士的国际母亲节大会及波兰展出,轰动一时。

   ?在新中国美术史和新中国雕塑史上,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艰苦岁月》毋庸置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艰苦岁月》创作于1956年。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做,当时的主旨是要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情景。潘鹤在创作过程中舍弃了浅白地表现战争胜利场面的思路,他采访了曾任海南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决定从艰苦场面来表现。结果草稿因为“没有表现革命高潮和胜利”而被否决了。不服输的潘鹤坚持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最终形成了一个老战士和小战士的形象建构。

   ?潘鹤扎根生活,深入到人民中去,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省港大罢工》、《大刀进行曲》、《鲁迅》是中国美术历史上一个个不朽的作品。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当我长大的时候》、《艰苦岁月》,到七八十年代的《广州解放纪念像》、《珠海渔女》、《开荒牛》,90年代的《自我完善》、《重逢》、《虎门销烟》等等,这些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注脚和时代发展的厚重记忆。?潘鹤1980年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雕塑家”称号 ,其艺术成就载入前苏联国家科学院、美术院编撰出版的《世界美术史》及中国出版的《中国美术史》,200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及“广东省文艺领军人物”称号。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联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颁发的“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09年获中国国家画院授予的文艺界首批“院士”勋号。2010年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潘鹤雕塑的文化意义早已远远超越单纯的雕塑艺术范畴。他的一尊尊优秀的作品已经紧密楔入当代中国社会的进程当中。和“解放”“革命”“英雄”“改革”等一系列宏大命题息息相关,成为共和国显著的文化符号,堪称一代红色雕塑大家。曾为多位历史名人塑像,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孙中山、白求恩等人的塑像。?

   20世纪的中国现代雕塑发展史是一部几乎从零开始的历史。潘鹤从少年开始,凭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资,独立地去学习摸索,自主地去发展艺术才能,因此他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地舒展,并且在雕塑艺术形式的发展上引领着时尚与潮流。20世纪70年代末,鉴于当时户外雕塑被遗弃的窘状,1980年潘鹤旗帜鲜明地提出“雕塑的出路在室外”“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观点。撰写《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等多篇文章发表于广州报刊,后转载于《美术》杂志。同时还将城市雕塑创作课程引入高等艺术教育范畴,是全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潘鹤是“岭南雕塑”的代表人物,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解放思想,别出新意”,善于寻找形式与主题之间“完美的结合点”。他在雕塑教育中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求变,在他的带领下,广州美院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雕塑名家,成为广东乃至全中国雕塑人才的摇篮。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潘鹤先生雕塑作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