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青春的艺术设计创想,如何赋能美好生活

时间:2024/6/14 21:35:27  来源:文汇报

   从老年陪伴机器人到AI数字艺术品,从包装、时装、建筑艺术到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近日亮相刘海粟美术馆的“人文设计——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二十周年学生作品展”,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新生代青年大学生们澎湃的创意以及这所学院20年来积累形成的特有教学理念与价值追求,彰显出艺术设计对于美好生活的赋能。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根本性变革,对设计和设计教育提出的挑战和获得的机遇都前所未有,不仅带来全新的技术和工具,也带来全新的设计语境与应用场景。学院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设计教育领域中的探索与实验,在展览中颇为引人注目。学生们基于同一个创作主题以人工智能和人工分别创作作品,同台并列展出,引发观众对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未来在设计领域中人机对话和协同等问题的思考。其中,“老年陪伴机器人1.0”产品的现身,让不少人惊叹于机器人的智能。这款机器人既具实用功能又能够提供情感支持,使用计算机视觉识别人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便能形成对其行为情感特征的判断,通过屏幕表情、行走速度、行走路径、转头动作的频率、角度等“机器行为”,对亲友行为、语言和习惯进行情感拟化。

   国际化办学以及产教融合办学,是该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涵盖了其中很多研发设计成果。例如,披上卡通蛇图案红装的一辆公交20路模型,就来自学院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的合作实践项目——为车辆设计2025农历蛇年新装。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总共为上海3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辆设计车身涂装,分别结合国庆、春节与春、夏、秋、冬四季等主题,表现中国和上海的故事。甚至,学院将一门正式课程直接搬进展厅,面向观众进行开放式现场教学,令人感到新奇。这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插画设计专业方向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执教的插画创作课。人们可见证老师指导学生围绕性格和手势、报告文学、归档电子杂志、视觉叙事等主题,运用多种插画手法现场创造一幅幅插画作品。

   汇聚于展览的各专业日常课程作业和部分历年本科毕业设计作品,体现了开放性、实验性以及高审美、优品质等学院教学特色。20年来,该学院学生的作品获得包括近30项红点奖在内的百余项国际顶级设计专业大赛大奖,并获得400多项设计专利。展厅中展示的新中国工业设计史和上海优秀建筑(1949—2000)研究以及可持续设计的应用研究等科研成果,填补了许多国内研究的空白。展厅尾端的“2:1 AI世界摄影史研究特展”,是学院师生用人工智能辅助实验性研究的独特案例,用AI创作式填充工具揭示摄影作品中“未看见”的东西,呈现真实与虚拟完美融合的可能性。

   在学生们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思想的作品中,可以观察和感受到这个学院对于艺术和设计教育所持有的独特立场、追求及价值观。“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自然、科技和艺术人文融为一体的人文设计作为核心教学理念,并进行不间断的教学改革,始终贴近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在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看来,大学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拥有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给学生播下一粒成长的种子,而评判教育成败的关键是看其能否真正激发起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与工作的激情,以及对生命过程的期待与珍惜。他希望学生们能在学院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更好的世界,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该学院时尚专业的学生们还为来宾们献上一台高水准的时装秀表演。据悉这场秀在今年10月还将受邀参加十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Talent to Talent 2024”表演时装秀。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底,展期内,华东师范大学将在每个周末开展现场学术讲座、师生与市民交流及儿童插画训练营等十余场次的配套活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