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遵古循法,空谷传声——书法名家李琦草书作品鉴赏

时间:2024/4/8 20:22:5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李琦书法作品

   与李琦先生相识,先是从了解他身为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工作开始的。经常会看到他组织或奔波于各大活动,或提携新秀,或传业解惑,或投身公益,或振兴传统,铢积寸累,成就斐然。当然,李琦作为书法家,其书法以“意”取胜,独特的古风与现代的风格融合为一体,酣畅淋漓、意气风发,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受。

   执着地追求

   李琦的书法,取法跨越了魏、晋、隋、唐、五代、宋、明、清,魄力之大,令人折服。他对线条的运用理解尤为深刻,收放自如,又不温不火,不激不励,一路轻歌曼舞,一路飘洒俊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他自己说:“练书法应该说是兴趣使然”。20世纪70年代,还是懵懂孩童的李琦在一位老师的引导下,叩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点燃了他学书法的兴趣。从那时起,他对写字的热情就没有改变过,爱上了写字那一笔一画变为一个个变幻奇妙的神奇体验。

   1979年,李琦进入当时的邯郸市国棉一厂工作,业余时间他师从任景园先生,开始系统学习书法。从颜真卿的《勤礼碑》《麻姑仙墰记》开始学习楷书执笔悬腕方法,领悟颜体演变特色,到后来华世奎的颜体,他把近代和唐代的楷书结合起来学,仅楷书就写了十年。“写楷书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在对墨、笔、纸掌握之后,又开始了行书、草书的书写”。李琦谈到,“除写之外,还经常读帖。铺开纸直接写是一个书写、运笔、运腕的过程,而读帖是一个自己分析的过程,有时候会给你很多的思考。比如说草书,不是说我们的字要写得多快、多绕,只有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草书的至高境界。”

   在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东华大学,李琦陆续到高校进行书法方面的深造。有付出就有收获,从市书协比赛一等奖到作品入选中国书协活动、举办各种展览、亮相中国美术馆。李琦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邯郸,李琦是上国展最多的书法家,先后40余次入展全国专项大展,并多次获奖。

   1995年,作为市轻纺局后备干部的李琦主动辞职,全身心投入到书画艺术之中。“年轻的时候,写一些东西,都是比较张扬的。愿意把自己的心态,很坦荡地表现出来,张扬有度而内敛不足。随着自己慢慢与外界老师们的接触、学习,我认识到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有内涵的,是内敛的……只有像头黄牛一样,埋下头在艺术的田野里默默耕耘,坚持,才能有预想不到的收获。”李琦如此评价自己的求艺之路。

   真意的境界

   李琦所习的草书之妙在于变幻无穷。在他看来,学习创作就是寻找规律、打破规律的过程,其难正在于有法而无法,循法而须破法,由必然之途入自由之境,由自我的刻意锤炼而至忘我、无我之境。

   李琦的书法由碑入帖,他的作品既保留了碑的雄强厚重,又兼具帖的风神和韵致,很大程度兼取了碑帖之长,具有鲜明而较为成功的艺术个性。结体章法变化自然而又颇为顺手,熟练驾驭传统书法形式,技法的一般内在规律,并在创作中融会贯通。同时,对当代书法审美趋向又有着敏锐的感觉,善于把握传统与当代的交汇融合,使自己的创作具有了较强的立足自我的因势创变能力。通过细心研读,精摹名家作品,李琦深悟古人“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的含义,领悟出只有将书法情怀与在我心境为一体,才是“意”与“境”的至高境界。

   “意”是主观的内在,其中包含着文化的道理,哲学的内涵。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有作者自己的胸襟、学养、气质、格调、品位。境是因时、因地、因人、因感、因作而变,而“意”是不变的,“意”正是书家本身的自我修养,一旦具备这种定力和修养,必会在艺术的征途上越走越远。

   李琦这样看待书法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意义:“希望有一种纯粹艺术,这种艺术不提供杂质和噪音,也不扰烦人。希望那些习惯了夜路的人,被黎明遗忘的人和被生活伤害的人在我的书法前享受到平等、安宁和休息。”李琦身上这种内在气质,既是他的追求,也是达观的开始。从追求俊逸洒脱到风雅独绝,从不满足于超凡雅趣到明澈富心,从识道辽阔又复归简约平凡的过程,是李琦悟道的过程,是以丢掉自我、欲望,将自己浑然于万物之中,真正获得艺术的自由。

   (文/席亚楠,文化河北编辑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