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群星璀璨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特展开幕

时间:2024/6/8 17:56:56  来源:美术报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 悄悄话 沃克美术馆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

   6月5日,由辽宁省博物馆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群星璀璨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展示了19世纪英国美术的辉煌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迎来文学艺术工业百花齐放的空前发展,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着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本次特展呈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本土艺术的历史长河,涵盖了印象派威廉·透纳和拉斐尔前派诸多艺术大师精美的油画、水彩、雕塑、陶瓷、服饰和珠宝等艺术瑰宝百余件,展览按照“变幻的风景”、“流变的图像”、“古风新尚与中国趣味”和“美丽与哀愁”四个主题进行划分,引领大家了解多元且丰富的维多利亚时代。

   此次展览中,“变幻的风景”主题下的作品展现了这一时代艺术家们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他们以风景、海洋和大地等自然景观作为素材,除了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外,还有对自然的浪漫化和理想化。他们将自然描绘为一种纯净、美丽而神秘的存在,这与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密切相关。

   “流变的图像”主题下展现的是在这一时期,对“美”的追求与崇拜成为了具有反思与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们不断触碰的主题。年轻的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主张以文学、历史等题材来呼唤高尚的审美情操;用忠于自然、精准而细致的创作手法,画自己眼中所见。他们对自然形式的偏爱作为图案和装饰的基础,为机器时代的工业设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而他们对“美”的追求与艺术革新精神更影响到了19世纪百花齐放的英国画坛。

   “古风新尚与中国趣味”展现19世纪,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希望通过服装、珠宝、配饰和家居用品来展示他们的品位、财富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工业革命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更多样式的中国艺术品开始进入英国,包括单色陶瓷和景泰蓝。这场“中国风”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唯美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趣味印记。

   “美丽与哀愁”主题下的画作则呈现的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变化中人们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场景。维多利亚头十年的艺术作品有不少对此的描述,而对后世影响颇深的拉斐尔前派也活跃于这一时期。

   展览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将展现给观众种类丰富、内容新颖的展览品,如各种精美的首饰和具有时代性标志的服装,观众将能够沉浸式地体验19世纪英国的氛围,用心感受一场文化的盛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