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画画画中的人——读石峰的水彩速写

时间:2024/6/1 9:02:2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峰《自画像》纸上水彩 23.8×18.5cm 2020年

   在石峰的写生水彩画中,常见一些在画画的人物,或隐或显在风景当中。

   你在看风景画,画风景的人在看风景,画在画风景的人在看着画风景的人。沿着这条视觉线索,你看到画家之眼是肉身在场的绘画世界。这种绘画不是刻意为之的“摆拍”,也不可能是写实现实的“抄写”,它是此在描述:抛入存在的活的现场,那种穿梭往返于往昔与现在之间的视觉。我们看到那双双曾在观看之眼,那种娓娓道来的生活笔迹,就像诗人所讲的,我抓住了可塑的日子。

   这是一种观念,那种真实亲和的观看。石峰就在那儿看你画你,那些哥儿们。这种观看没有过分发力,不是那种占有欲的凝视,更不是理念先行的东西,而是那种以柔软的笔触,着浅淡的颜色,用温暖的心力,带出缠绕线条看你画你。朋友之间的关怀,如画中风景沐浴阳光,却相忘于光源。

   石峰的名字冷峻,但他的性格里却富有温情,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和力,大家喜欢和他在一起,都是最爱的朋友,而且是且行且珍惜的友情。对于画画这个事儿,石峰也如同朋友那样对待艺术,把自然当作朋友,敬重自然描述自然。这世界观,中国画论亦有类似云云,如画竹要成为竹之友,画梅则如爱人如此等等,画家把自然物象当作朋友,充满了深情厚谊,那种即物即画的艺术观念。

   一画十多年!石峰和他的画友们这期间来来往往无数次于旅顺太阳沟,无比熟悉这儿的每一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甚至每一只猫狗,这些都在画家的眼里闪现并内存,在其笔下流变生成。一如画家所讲:“旅顺太阳沟的独特性在一次次的写生中显得魅力无限,而且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即使是每次面对相同的景色,它的百年时光的积淀,各种独特的建筑与数百种植被间的相互交映,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中散发出让人心灵悸动的生动气息。小动物与鸟儿俨然已是这里的主宰,而为数不多的居民似乎也只是这里的过客。我们这些外来的画者只是这里一切的见证者。”

   这正是冥冥之中,画家对写生一往情深之内在动力,年年月月将“速写”积累成“慢写”,将割舍不断的情结转化为“深度写生”。这与现在流行的只要写生就行的风气不同,或只停留在形式化的套路不同。其实在作画时,画家的心理状态对于绘画过程的作用是非常十分重要的。我们如何去理解画家,理解他的艺术呢?显然画作是记忆和想象的沉淀物,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对于画家而言,画作是要寻求理解的,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部分,在某些情形才得到有效表达。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满足感的,如果其意图给人带来理解,而且在其过程中逐渐实现和丰富,即“深刻的同情”的创造性参与的理解,就会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看石峰画画轻松自如,表达松弛坦荡,其实这种状态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他能画的时候才画,从他自己那里出发去画,通过涂抹勾描染洗,达到画面材料感觉。这种感觉会打动我们,我们能够在这些事物把自己推向并接触我们的范围内与其沟通。从身体通向感知物,通向深度延伸到表面。

   水彩画有一种特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有一种特别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哪个时代,艺术家如何声名显赫,那些用油彩的,石料的甚至金属的作品总会有一种“过时”的感觉,而其水彩或手稿却依然如此那般鲜活,就好像刚刚画完的那个样子。或是因为,水彩或手稿属于艺术最原初最鲜活的意图,这是过分讲究的“成品”所无法达到的东西。用一张纸承载一段难以言喻的感觉,是最具有绘画本质特征的艺术形态,它看起来亲切亲近,我们有可能感受到画者的气质气息:纷然叠加,寥寥踪迹,蜿蜿蜒蜒,浩荡攒动的节奏。当然,唯有当我们的内在节奏与在世界中之节奏共振,我们才被世界穿越。

   石峰在“两个朋友”之间做维护:一个在于自然之间,一个在于朋友之间。他的艺术以一种朴素表达和一种亲切感受平和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维护着阅读从被动到主动的平衡。艺术归根到底还是寻求理解人,能够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也就能理解另一时代的人,而且希望理解另一时代的人。

   (文/蔡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版画系主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