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21 21:29:59 来源:美术报
何敏 钟月 想起·南泥湾 68×68cm 纸本 2021年
画家落笔前,不单是考虑“画什么与怎么画”这些问题,还有,画到多大?乃至于,是横幅布局好还是竖条挥洒适宜?或选斗方?心中估摸着尺寸,盘算着大小。特别是主题画,有具体的尺寸要求,不能太小。
由尺寸大小画幅形式入手,一是创作者情绪使然,犹书法急就章。史有颜鲁公《祭侄文稿》,尺寸为竖28厘米横72厘米,不大,却点线狼藉,一腔抑郁不平从字里行间迸出,悲从中来。有时一旦篇幅过大,行笔濡墨反复过多,易失去最初画意,唯小画幅适宜,顷刻间达成酣畅淋漓的笔趣墨韵,比如外出写生、现场笔会;二是被画坛林林总总气象所惑,奉大画为矢的,例如刚谢幕的某场大展,因尺寸巨大引起的骚动,让年轻画家摩拳擦掌,在接下来时间不辞辛劳放大制作,向下一个展览冲刺,与其他大画一决高下。
这看似自由选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值得细究。当下艺术展纷扰,初觉不是问题的尺寸,已露出端倪。曾有人评说,选材较为一般却力图大尺寸画幅,美其名日“视觉冲击力”,实则是局部放大,勉为其难。而重大题材创作,尺寸大小与视觉冲击需要成正比,若限制,艺术感染力何来之有?
历届全国美展,征稿时皆有详细的尺寸要求,有的只接受六尺宣,横竖不限,有的干脆以竖幅评选,概不收横幅,这是主办方从整齐一律的展示效果设定的。不过一到五年一届全国性综合大展的中国画征稿,对尺幅重新拟定,可超6尺但不得过240×240cm底线,欲突破者,须提前报备组委会,这是否有另一层意思,五年一届大展与平时各参差不齐的画展略有不同,需张显出气势来。
画幅越整越大,像是展出需求,实则不然。而是画家内心涌动的一股创作激情,驱使他葆有高昂的表现动力。随着国力增强,画家拥有独立工作室比较普遍,有些如同工厂一小车间,作画工具齐全,“十八般武器”应有尽有,为不时巨幅创作而做准备。即便无工作室画家,欲图完成六尺以上大画,不难,可在自家一百多平米空间创作,绰绰有余。想当年,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一小套房子住了一家几口人,画家欲图大画可能性几乎为零,只能见缝插针画些小画。也因此很多画家投入连环画和插图创作,篇幅无需太大,以至于单幅的国画创作尺寸普遍不大,即便一些获奖画作,和少许经典亦是如此。
当时制约画家画大画的原因是,人居面积受限,又无个人画室。由此想到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部分作品尺寸,从中看出包括像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许多老师的创作情形(其实油画系版画系也差不多),基本是在十平米的起居室创作,如此说来欲图大画,是给自己找难题,若有三、四米开外大画,均为在校生毕业创作。当时五年一届画展中,由两张四尺宣粘合起来的作品,算是大篇幅的,其它多为四尺宣上下,但不觉画小,或许与当时社会经济艺术氛围不无关系。吴山明表现徐悲鸿指导教学情景的作品《孺子牛》,也就三尺大小,另一件《生机》,稍大些,约一米二上下。不过画幅大小与艺术水准成正比。另外,早已功成名就的方增先因新作《帐篷里的笑声》再度受关注,何家英声名鹊起,因其《十九秋》,包括画展中的其他优秀作品,每件尺寸均在五尺宣内(与若干年后他们画作愈画愈大不可一比)。这些若是放到今天,定被周围一圈大画盖掉?不过,眼下画家也识趣,画幅愈画愈大的各种画展(这还不包括现代装置艺术展),自个先把够不上大画尺寸的放置一边,一番淘汰后觉得连六尺画作也不够份量。
同样,对比了2019年的中国画作品展,听说不在展馆多来回几趟,恐难以将所有作品看完,想看得仔细深入些,得有个两天时间,有观众直呼看得头昏眼花,盖因一幅幅画面都在180×180cm以上,足见观看密匝的巨幅画作,得精力充沛,若漫不经心,很难有收获。
画幅巨大,促动了展线扩大,及一系列效应,这从一个侧面反应随着国力增强,各种美术大展无一不是阵容强大。但以往用半天时间看完的画展,也有不少让人啧啧不已的佳作。
往大尺寸画幅整,是视觉需求,现实中很多展览证实了这一观点。当一届届大展皆被大画幅所覆盖,确实让人为之一振。举办画展意在鼓励参赛者积极作为,大尺寸画幅确实有优势,虽说一轮轮评比,比的是参赛者在作品构思、构图、形象刻画、笔墨设色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考验画家眼界和水平高下之分,但尺寸也是平衡点,大画相较于小品,难度系数多些,容易博取评委好感。故这些年小尺寸手卷画鲜少,尽管在古人哪是爱不释手的一种形式,但现代化展厅求大求满,已难适应。
在专业院校有这样的教学安排:小画得练,但大画幅创作,更得练,它对驾驭一幅画之纵横连贯气势有极大帮助。实践出真知,大画不简单,非一般的小品放大,要下功夫去攻克一个个难关。很多画家把创作巨幅为动力,首先有大展就去亮相。还有些画家是带着一种穷尽物象的心思在作画,不过与苛刻具象要素无关,而是尽技法不到极致誓不罢休的心理作祟,要与他人不同,或者别人想不到的地方,从我这里看出意外,唯有靠大尺寸图之,加之参赛者投稿成千上万,还有些是画家内心意愿(挥毫作画总带着一些“英雄”情结,尺寸巨大是一方面)。有实力派画家做个展,也不是一律小品,定有几件大画支撑。
当代人物画之经典《粒粒皆辛苦》和《说红书》,让很多人以为画幅巨大,盖因画中透出一种博大深厚如笔墨构图立意等吸引无数人目光缘故,直到庐山真面目出现,才恍然大悟,《粒粒皆辛苦》四尺,《说红书》五尺。若干年后,创作者移居上海壮心不已陆续推出系列新的人物画大作,部分作品尺寸都是上述几倍,除创作背景不同、作画条件有极大改善之外,大尺寸画幅所引发的创作驱动力,表现激情,有廓大视觉冲击力之效应,这些才是其内心真实想法,诚如作者所言。
说到底,以大尺寸画面为矢的,至今演变成愈画愈大如蝴蝶效应一般。大画是体力活,需长时间酝酿如大的布局和细节推敲,乐此不疲的画家如那些从事花鸟画和山水画的,也经常六尺宣写生,甚有气势,有别于过去室外写生就册页大小的惯常做法,强调写生作品化,避免放大后生搬硬套不自然,一切贵在那种现场写生的真实生动性,他们坚信大画幅更能赢得天下人眼球,讨得一番好评,何乐不为?
潘风全(厦门大学教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