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6/24 21:23:0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6月22日,“沈门蓬溪五人展·成都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展出蓬溪籍书法何开鑫、文永生、杨旻、黄胜凡、陈刚五位书法家近期创作的百余幅精品力作,为扎实推进蓬溪建设“知名文旅县”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四川省及省直机关部门和遂宁市的领导、嘉宾,以及来自省内外的书法家、学者、书法爱好者近千人出席了开幕式。蓬溪县委书记张智勇,中共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涂虹,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郑晓幸,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包俊宜,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沈鹏精英班执行导师曾来德,沈门蓬溪五人代表何开鑫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 副主任陈光志宣布开幕。
名动京城后向家乡人民汇报
2007年,当代书坛泰斗沈鹏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坛授课,“沈门蓬溪五人”先后北上京华,求学于中国国家画院,在沈鹏先生工作室书法精英班、创作研究班学习。曾于2015年6月、10月先后在蓬溪、北京举办“沈门蓬溪五人展”,并引起全国书法界广泛关注,成绩斐然。通过四年的力量积蓄,“沈门蓬溪五人展”今天终于亮相成都。
今天参加展览的五位艺术家:何开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行草书委员会主任。文永生为成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杨旻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胜凡为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陈刚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委员会委员,遂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五位书法家近四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既有鸿篇巨制,又有尺方小品;既坚守书法艺术本体特征又敢于创新,生机勃发,意境深远。
步入展厅,首先位于展厅左侧的是何开鑫的楷书、行书对联和草书条屏巨幅作品,五米高的尺幅正如王鲁湘在几年前写下的:“何开鑫的书法已然隐隐有苍茫气象,其大草既有征旗猎猎的边塞秋高之意,又有雨林长藤的生死纠缠之韧,给人苍茫悲壮之感。”文永生的行草作品悬挂于对面,在尺幅上与何开鑫作品形成鲜明对比。文永生的小字多控制在腕径之内,每一笔,每一字,都有姿态。展厅入口迎面的草书巨制是黄胜凡的作品《朱熹诗·春日》,这幅作品吸引了诸多观者驻足合影留念。黄胜凡的作品在探寻笔墨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墨色的虚实变换,这与他同是画家的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他的作品更有绘画意识,历代文人画常言“书画相通”,而他的作品当是最完美的诠释。四川省书协副主席洪厚甜评价这件作品道:“在我们眼里看到的不是书法,而是一副山水画,开天辟地,这件作品对于黄胜凡的书法道路应该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杨旻的单字作品《西昆体系列·隐》作品也同样吸引了很多的观者,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正如作者自己所谈道:“我们今天要努力的去探索书法的各种可能,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毛笔书写汉字已经不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他的存在是作为一种艺术的创造,我希望当代的书法家共同努力要建立一种既具有我们时代的特征,又保持中国书法传统的精神本体的审理价值取向。”杨旻作品的对面,悬挂的是陈刚的作品。陈刚对“碑”和“帖”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讲的:“如果把我写‘帖’的作品和写‘碑’的作品放在一起,你可能看不出是同一个人写的。” 研讨会上,曾来德对陈刚点评道:“陈刚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跟他说话,三句话内必定会有让你惊奇的地方,但是他的作品却很正统。”他的作品可以让观者深刻的体会到书法创作中的理性控制和技法支撑。此次展出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五位书法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实践能力和深度思考。
沈鹏先生有教学十六字方针:“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对此,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正伦指出,沈门蓬溪五人展的五位艺术家都是向书法传统吸了“第一口奶”,奠定了自己的书法根基,但却没有一个人止步于这一根基,他们能牢记并体会沈老十六字方针中的“尊重个性”,做到书法书体向个人书写的真正转换,并向现代化转型,此次展览向书法的时代性追求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对此,包俊宜也谈道,何开鑫的作品有新的突破,黄胜凡的作品也很有特点,草书有张力、有气势,能看出他们在传统上的深厚根基,但是,他们都还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出新、有个性化的表现,这非常的不容易。
记者看到,作品展览现场,环形的展厅也无形中契合了精妙的展览思路,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书卷之气。现场观者如云,吸引了来自北京、成都等地艺术界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赢得了一致好评。洪厚甜专程从北京赶来,他说道:“此五人是我书法道路上的重要参照对象,此次展览,不仅让蓬溪一个小小县城的书法体现出了国家级的水准和高度,也为四川省书坛带来了大格局的整体印象。展厅中的很多作品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书法的震撼和文化的力量,这场展览必将是四川省书法史上非常重要并不可或缺的一次活动,因此,这样的活动我必须在场。”从重庆赶来的书法爱好者也表示“展出的作品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充分展示了书法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次高品质的书法艺术展示、高规格的阵容亮相,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之举。”
此次“沈门蓬溪五人”成都展书法作品题材丰富,创作形式多样,格调高,个性鲜明,既有传承又有大胆的创新,为前来参观嘉宾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曾来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整体的展示效果离我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是艺术就是这样,艺术的道路永远不会有终结。
书法助力“知名文旅县”建设
郑晓幸、张智勇和涂红在开幕式上向来宾介绍了四川省和蓬溪县近来来的书法发展历程。据张智勇介绍,蓬溪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幅域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近80万,辖31个乡镇。东晋置县,唐天宝元年定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蓬溪民风淳朴古雅,“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承传,遍布民间山野,素来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极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土壤。近二十年来,在蓬溪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出了一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群体,并在书法坛形成了名噪全国的“蓬溪书法现象”。“蓬溪书法群体”的作品亦频频在国内各级艺术殿堂获得展示和殊荣。
2019年1月31日,在中共蓬溪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建设“知名文旅县”明确为发展主线之一。2019年2月21日在蓬溪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黄亚军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聚力知名文旅县建设,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开展书法阵地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2000年至今,国家文化部先后五次授予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蓬溪书法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关注,成为外界认知蓬溪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书法之乡”亦逐渐成为蓬溪在国内认知度最高的形象品牌和发展平台。“沈门蓬溪五人”就是蓬溪“中国书法之乡”这张名片上最具影响力、知名度的符号之一,举办 “沈门蓬溪五人展”就是把文化“符号”转化为发展“能量”,推动蓬溪建设“知名文旅县”的重大举措。
蓬溪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谈道,在四川,无论是省级还县级的文化活动,都会有这么多的领导支持,有这么多的观众参与,是已经是一种常态。蓬溪书法作为一种现象,与当地一大批的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分不开,这也是当代的四川文化一个缩影。蓬溪现象要长久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下去,离不开书法家对传统的坚守,正确认识我们的传统,并坚守传统。蓬溪现象的形成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可能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地方政府对我们文化的自觉,艺术家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境界和层次。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