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黎晓亮:旅客”摄影及影像展开幕:关于旅程的起点与终点

时间:2024/6/8 16:22:31  来源:艺术中国

“黎晓亮:旅客”摄影及影像展现场

  2024年5月24日,由今日美术馆旗下Today Works主办的“黎晓亮:旅客”摄影及影像展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陈立担任策展人,张子康作为学术主持。展览将持续至7月14日。

  艺术家黎晓亮的创作以摄影为基础,以及影像和装置的媒介实践。本次展览展出了黎晓亮自2021年至2024年的最新摄影项目《融化的蜡》,以及数个长达近十年的持续性系列创作,呈现了黎晓亮《在场》《新房子》《融化的蜡》《未知之旅》《回声》等13个作品系列。展览通过戏剧性的空间呈现模糊了想象与现实的边界,同时,无论是名人、独立音乐人、还是在北京的外籍模特,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创作者的生活现场成为了展览的另一条脉络。 

“黎晓亮:旅客”摄影及影像展现场

“黎晓亮:旅客”摄影及影像展现场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在开幕式中致辞:艺术家黎晓亮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记录下了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捕捉到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和最不经意的情感流露。“旅客”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黎晓亮先生艺术探索的核心。它不仅定义了艺术家多年来辗转各地、不断探索的艺术状态,更邀请每一位观众成为这场视觉之旅的“旅客”,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穿梭,体验一场心灵的洗礼。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在开幕式中致辞

  策展人陈立表示:这是一场具有全貌性的个展,呈现了黎晓亮近年来最新创作的作品项目,以及长达近十年的不同系列作品。展览展现黎晓亮在基于摄影影像语言,以及不同媒介的装置创作的可能性之余,为观众呈现“何时是起点”与“何处是终点”的中间状态的旅程,这也是黎晓亮为期十年工作中记录的人、景、物,所穿透的现实主义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展出系列作品

斑马/Zebra,2011-2024

斑马/Zebra,2011-2024

  黎晓亮经常涉足世界各地,也使得他能够在数十个国家及地区记录不同地区、地貌、气候中的城市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他将镜头聚焦于设置在城市中的特定符号“ 斑马线 ”,捕捉穿梭、徘徊、停留在其中的人和事物。通过将相机举过头顶带来的俯瞰视角,他将主体从街景中分割,给出他有关城市生活的新的视觉评价。 

并非真的意外/Not really an accident,2016-2023

并非真的意外/Not really an accident,2016-2023

  黎晓亮在柏林、巴黎、斯德哥尔摩、旧金山、北京等都市的繁忙的停车场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那些被进出的汽车反复刮蹭过的通道墙面。这些反复叠加的划痕意外地与表现主义油画的笔触相似。这些画面的“创作者”由于失误在墙上无意识留下的线条,与不同色彩、质感、经过反复补救粉刷的墙面一起,构成了取景器中的视觉景观。在不远的二十或三十年,随着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普及将会抹杀这些人为的失误,而这些“失误”或许是人和机器、程序的最大不同,也意味着这些斑驳的画面未来或将不复存在。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2015-2024

  黎晓亮跨越24个国家和地区,记录下通过同一个电子窗口联系起来的不同面孔,展现出一种在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低头,注目“ 不仅是时代的表象,更指涉了当代社会中群体同质化的现状。作品中的发光荧幕仿佛构成了一个个镜渊式的孤独星球,冷漠地遥遥相隔却又相互联系。

新房子/New Houses,2022-2024

新房子/New Houses,2022-2024

  从2年前开始记录家乡的居?及其生活空间,在他们新修筑的木质房屋中体会“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和融合,试图让观看者从生活方式及空间装饰的细节中,窥?在多?族共存的土地上,存在的身份认同和?族文化的演化。

回到黑色/Back to Black,2009-2024

  黎晓亮从2009年开始用统一的影像形式记录了超过150张肖像。作品中的人物被置于简易设置的舞台中,以各种姿态,从光线中徐徐隐入黑暗。

十五分钟/15 Minutes,2021-2022 

  该系列为 “Back to Black” 的动态影像延伸。艺术家在作品中还原了其影像创作的经典布景,并邀请演员参与拍摄。在作品中机械装置使场景中的灯光持续前后摇摆,艺人从一片黑暗中出现,并随著光线的移动时隐时现,最终再次消失。艺术家将影像中的桌子比喻成舞台,一个被公众所关注的舞台,并通过舞台之上的影像雕塑讨论了公众传媒,社会关注与个人身份,期望的复杂关系。

回声/Echo,2024 

  复制了“回到黑色”系列的布光和构图,黎晓亮制作了一个可自动触发的互动拍摄装置来“取代”自己,在过去3年中与在7个城市募集的普通人互动,收集了超过十万张素材,在2024年,这个新的装置关注于记录人和荧幕中影像的关系。

融化的蜡/Melting wax,2021-2024

融化的蜡/Melting wax,2021-2024

  该系列是黎晓亮在2021-2024期间创作的摄影和影像装置系列作品。在此期间他造访了冰岛、荷兰、意大利、印尼等地,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了不同地点的自然温度,并将这些温度影像嵌入其对应场景之中,以个人的方式展示了自然的情绪和呼吸,并实验性地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系。 

未知之旅/Journey to nowhere,2011-2024

  在系列中,以黎晓亮长期积累的直接摄影照为主,加入了经过计算机演算所得的虚拟图像,将得自于个人经验的现实片段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结果聚合为一个系列整体,对现实世界图像再编和重组。通过真实与虚拟图像的互相干涉和渗透,既打破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也提醒与确认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展望。 

北京公寓/Peking Apartments,2015-2024 

  这个项目中记录的女孩都是暂时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外籍女模特。她们的签证通常只能在中国停留两三个月,在此期间她们会居住在模特公司提供的群居公寓中。在结束在中国的工作后,她们会辗转在对“西方模特”有需求的几个国家,如日本、韩国、泰国等,并会多次回到中国。这个系列以摄影和纪录片的方式,试图从“模特”这个时尚符号入手,探讨当今社会中个人在全球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多重身份,以及个人与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

摇晃的房间/Rock N Room,2008-2024

摇晃的房间/Rock N Room,2008-2024

  从“打口碟”时代成长,接受和获取不完整的音乐文化,让黎晓亮开始记录那些在青春期时影响他的摇滚音乐人的当下现状,并从2021年开始将镜头对往当代的音乐场景和对象。这既是对一种现实的记录与观察,同时也是一种对个人记忆的不断确认。 

在场/At spot,2008-2024

在场/At spot,2008-2024

  从2008年开始,黎晓亮开始和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以影像形式记录下了数量繁多的演员、导演和艺术家。他以幕后工作者的身份经历了时尚媒体快速发展的黄金时 代,也以独特的视角与摄影语言,从内部参与者的视角进一步见证这些“公众形象”。 

彼&此/Here & There,2016-2024 

  手机也是黎晓亮的重要表现手段。他将日常“被动”感受到的事物和景象,通过技术更新和推动下的计算摄影,得到更接近人眼视觉的视觉图像。这个更具随机性的系列,在潜意识中或许更贴近创作者的内心感受的生活和现实。 

【关于艺术家】 

黎晓亮,摄影师、影像艺术家 

  黎晓亮的创作主要包括摄影、影像和多媒体实践。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他记录了活跃在银幕上的数量繁多的演员、导演和艺术家等。于此同时,他也在长期实践具有持续议题性的个人艺术项目。其艺术项目“孤独星球”在连州国际摄影节获马丁·帕尔评审的摄影样书奖、“北京公寓”获得FAPA等国际奖项,陆续在坪山美术馆、设计互联、西海美术馆TAG、UCCA lab、chi K11美术馆、昊美术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香港K11 Musea、谢子龙影像艺术馆XPM等艺术机构举办个展。

【关于策展人】

  陈立,独立策展人和写作者,现生活并工作在中国北京。

  他曾于魔金石空间担任研究主管,并在中国香港与内地从事独立策展。他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地缘政治、表演性及流动影像,探索身份与主体的复杂性,及其如何超越地理的界限。陈立曾策划“相去几何”(阿那亚艺术中心,北戴河,2023),“琢面”(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北京,2023)、“比赛继续、舞台留下”(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19)、“今天应该很高兴”(泰康空间,北京,2019)、“世变”(Para Site,香港,2016)、“他/她从海上来”(OCAT,深圳,2016)等展览。陈立参与了多个国际驻留项目:2016年亚洲艺术文献库研究者驻留;2019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国际研究者项目驻留;2019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纽约策展驻留奖助金。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

  黎晓亮:旅客

  Li Xiaoliang: Journey to nowhere

  艺术家:黎晓亮

  策展人:陈立

  学术主持:张子康

  主办:Today Works

  展期:2024.5.25—7.14

  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3层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