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美术评论的职业视角



时间:2024/3/3 20:28:32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本文为《评论的视角和方法》第八部分

  批评家、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管理者、文化学者、媒体人等构成了今天批评的一个整体,也是批评家队伍的基本构成,这是时代中的一个批评的方阵。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也有着不同的立场,并且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专业视角的差异。我们不能排斥其他职业方面的视角,可能策展人是策展人的视角,批评家是批评家的视角,艺术家是艺术家的视角,不同职业的视角产生的美术评论不能说决然不同,但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专业属性,例如现在的策展人已经成为专业,美术馆、博物馆的管理者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基本上是在工作的范围内用文字来维系一个艺术形象,并以此来推动一方面的工作。

  基于工作的评论,往往是说好不说坏;说坏实际上是砸自己的饭碗。因此,评论中有些文字的职业视角就表现出了关联的工作的特点。这种属于职业化的评论,也就是很多画册中的序言或展览的前言,抑或是刊物中与发表作品相关的推介。基于工作的评论,其语言要么是平淡无奇,要么是故弄玄虚,总之,所面对的并不是读者,而是工作。

  在谈论专业视角时,有很多的“文化学者”具有某些文化头衔,这些“文化学者”的评论有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够专业,这就是像万金油一样的千篇一律,往往运用宏观的视角谈一个具体的问题,不仅是不能切中要害,而且是不够专业。但其所谓的文化性很强,可能谈了很多的理论,就是忽略了实质,避重就轻。而当今的一些媒体人更缺少这样一种专业的批评语言或者是批评的视角,更不用去谈铺天盖地的自媒体上的评论。

  结语: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方法,其实“批评无法”。批评在“无法”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积淀了很多重要的文本。中国古代的画论就是一种评论,有的也是一种批评。在古今中外的美术批评中,西方的话语体系和中国的话语体系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方法。历史上有很多画家,在不同时代的品评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评论,有的评论是上等,有的评论是中等;有的说他很好,有的说他不好。

  在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方法中,我们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艺术评论的视角并不是一个理论框架中的方法论,尽管就批评的专业角度来讲需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方法论,需要有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方法,就好像我们要过河,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架桥、可以造船,甚至可以游泳,而走向对面是本质,是核心。我认为只要到对面,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当然,能够选用最佳的方法——便捷、省事、高效,为最好。评论能感人,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家认为你说的有道理,或者大家认为你说的与前人不同,我想这都是对于美术批评的一份贡献。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用自己的实践来成全我们的方法论。

(文稿整理:刘永亮 安徽艺术学院)

The End

公众号ID:chenartmuseum


用文化的步履陈说平生的坚守

研究 | 交流 | 分享

陈履生美术馆群:油灯博物馆: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环湖北);陈履生美术馆: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环湖北路,江苏扬中市新坝镇新治路,海南三亚海棠花开,合肥斌锋文化中心;汉文化博物馆&竹器博物馆:江苏扬中市新坝镇新治路;陈履生美术馆研习基地:贵州贵阳市开阳县王车村


【陈履生博物馆群开放时间】

上午9:00-11:30(11:00停止入场)   
下午2:00-5:00 (4:30停止入场)
免费参观 无需预约 周一闭馆
地址: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新治路199号
电话:0511-88225018  邮箱:clsgm@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