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劳动在画中(8)大炼钢铁



时间:2022/5/4 8:56:3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古元 鞍山钢铁厂的修复 1950年

亚明等 为钢铁而战 1959年

亚明,全民大跃进誓师大会 50年代

谭勇 出铁 1958年

李剑晨 铸钢 1958年

秦宣夫 看火试钢 1958年

杨建侯 高炉群 1958年

萧淑芳  妇女炼铁 1958年

佚名 迎接红五月 1958年

胡瑞华 为钢而战为钢立功 1958年

  1958年5月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毛泽东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还通过了关于1956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等决议。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总路线红旗插遍全国》,此后,在全国各条战线上,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由此,也把建设主题的美术创作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要使我国的工业在十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争取钢产量翻一番,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到这一年的年底全国已经生产钢1073万吨,比1957年的钢产量535万吨增加了一倍。在这一年中,6月1日,当时最大的平炉在鞍钢建成出钢。7月15日,当时最大的武钢炼钢厂正式开工兴建。为了实现党中央的号召,一个全民炼钢的运动在全国城乡展开。11月6日,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还在住宅的小花园内砌起了一座炼钢炉,并参加炼钢。

俞云阶 炼钢工人  1957年 

朱梅村  平地起钢城 归功解放军  1959年

李咏森  上钢三厂工地  1963年

  这一时期表现全民炼钢这一时代主题的作品有很多,虽然这些作品与这些作者的其他作品放在一个艺术发展的脉络中来考察,显得很特殊、很别扭,甚至可以在考量其艺术成就时忽略不论,但是,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历史情境,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因而又显现出所具有的特别的历史价值。与众多作品不同的是,由北京画家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合作的《首都之春》长卷,不仅在画面中记录了全民炼钢这一历史奇景,而且将其放到了首都城乡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社会氛围之中,并与之融合成一个反映时代的历史画卷。在这个分为九部分(主题)的画面内,表现了1958年的首都北京从东到西的建设场景和巨大变化,以及公众的生产、生活和休闲,其中有两个部分描绘了当时大炼钢铁的盛况。

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 首都之春 1959年

首都之春(局部) 1959年

  一是“八里桥土高炉群”,反映全民炼钢;二是“石景山炼钢厂”,表现国家大型炼钢厂的生产和建设。前者的“八里桥土高炉群”,是当时中国农村无数的土法炼钢的缩影,画面中从通县城郊走来的一队打着红旗的炼钢队伍,与高炉旁的劳动人群构成了一个繁忙的炼钢的场景。而高炉上写有“跃进炉”、“四姊妹”,则凸现了当时的劳动竞赛、妇女突击队这样一些与生产相关的新生事物;另一高炉上还有千里马的壁画,也再现了“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的时代氛围。这些极具时代特色的局部,不仅是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诸多事物的真实写照,而且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景象的提炼和把握。在“石景山炼钢厂”这一部分中,国家的大型骨干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升腾的景象,烘托了大跃进的时代氛围,无疑,说明了“为争取钢产量翻一番”的可能性。其中一组敲锣打鼓的报喜队伍,打着“超额完成本月指标”的横幅,也是当时最为常见的景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这一长卷中,建设主题以传统的风俗画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反映全民炼钢作品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叙述的故事性,而这种故事性正诠释了建设主题中内涵。

亚 明 钢铁捃拾集(12开)1960年

  在江南,亚明以一套《钢铁捃拾集》组画,成为这一时期建设主题的代表性作品。在这一组单件幅面不大的作品中,亚明以他的智慧和才情,没有用全景式的构图表现当时创作中流行的一个宏大的场景,也没有以当时这类题材中比较普遍出现的烟囱、高炉等为表现的对象,而是选取了炼钢炉前的不同角度,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出了“炼钢”这一主题所特有的氛围。在红与黑的对比中,那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画面结构与审美理想,表现出了前无古人的时代特点。而江苏国画院集体创作的《为钢铁而战》,则以一个全景式的构图,反映了时代所要求的烟囱林立、高炉四起、烟雾缭绕这样一种热闹的场景,以歌颂大跃进的日新月异,反映建设成就的与日俱增。


钱松喦  为钢铁而战 1958年


钱松岩  一定要拿下 1958年


关松房 石景山炼钢厂 1958年


陆俨少  炼钢工人图轴 1958年

  上海画家陆俨少《炼钢工人图》,陆抑非的《时间就是钢 钢就是力量》,张雪父的《为钢而战》,陈向、唐云的《为钢而战》等,也反映了“大跃进”时期上海画家的努力表现。他们在“大跃进”精神的鼓舞下所掀起的创作高潮,不仅说明了他们对于时代号召的积极响应,同时还说明了“国画是能够反映大跃进时代的各个方面的”,这对于当时美术界关于国画不能表现重大题材的议论,是非常有效的回应。

周元亮  炼钢  1958年

张仁芝  炉前  1964年

(未完待读,敬请关注)

The End

【陈履生博物馆群

临时闭馆通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3月16日(星期三)起,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临时闭馆,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陈履生博物馆群

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