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传神写照——逄小威镜头中的农民



时间:2020/12/23 14:43:3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2020年,一年之内,拍遍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拍全56个民族,拍全农林牧副渔各种职业,为1000多位农民拍摄了肖像。

  我希望从现在起人们开始关注这些人。

——逄小威

传神写照:逄小威镜头中的农民
文/ 陈履生

  逄小威摄影镜头的视域广泛,但我还是喜欢他的肖像摄影。

  尽管他以前所拍的肖像都是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人物或社会精英,或表现、迎合社会精英的审美时尚。这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农民,这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一系列中的满脸沧桑好像和他以前所拍摄的影视明星和导演、奥运冠军、京剧名角等等,不太合拍,好像也不符合他的调性。虽然,在当今社会中,艺术界并不缺少表现农民的艺术作品,然而,多数是浮光掠影,而美术作品抄袭照片则成为替代生活获取的一种方法。

  “农民”是被我们的当代艺术所忽视的一个巨大的群体。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国家之首要,因为他们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时局中的“脱贫”就是针对贫困农民的国家政策。就农业而言,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种植水稻的遗物,可以看到在中华文明七千年延续的过程中,农耕文明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遗憾的是,只有在汉代的艺术中保留了几乎成为主流的农耕、渔猎的图像,而在后来的美术发展中,虽然男耕女织仍然为农业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也在美术作品中有所表现。可是,却不为艺术的主流,只是一种社会风俗的表现。因此,当表现农民的油画《父亲》于1980年的第二届“中国青年美术展”上获得一等奖,人们看到了久违的如此震撼的农民形象,看到了和领袖像同等尺寸的高大,那种震撼就是因为农民的皱纹、汗水和一言难尽的沧桑,以及农民的所有一切。

  2020年,逄小威开始把镜头对准了农民,这是蓄谋已久的爆发。他在无奈的疫情期间先后走了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去了目前所能走到的东、西、南、北的边境地区,最北到了四个地极的村庄。其间他拍了56个民族中的1000多位农民,还兼顾到了农林牧副渔等各种职业。这是难以想象的多么巨大的工作量。这就是逄小威,他的过往的每一个系列都有着巨大工作量的支撑。而比之以往在一座或几座城市中的转悠,此次疫情期间在乡间的到处行走,不是一般的多有不便,而是非常的不便;既难以想象,又可想而知。

  表现农民是长期堆积在逄小威心中的愿望,是作为曾经做过农民的逄小威的感情和多种身份的转化。虽然他已经习惯了对准社会高光的把握,可是,他依然惦记着曾经生活过的农村生活,惦记着他的土地和乡情。如此,他不经意间露出了底色。

  把镜头对向农民不仅仅是一种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把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个人情怀纳入到国家的整体事业之中,表现出了社会关切。这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非常特殊,意义非凡。逄小威对于农民的关爱已经超越了一己的兴趣和爱好,因此,他镜头中的各种农民形象都给予人们的心灵以震撼,这种震撼也超越了艺术自身以及作为摄影家个人的选择。虽然在逄小威的“农民”肖像系列中,看不到与人物关联的具体,也看不到遭遇和不测、贫穷和困顿、无奈和渴求等等,而这些正是引发人们震撼与怜悯的引信,并屡试不爽。逄小威让人们看到的只是平常。所以,这些肖像不同于那些悲情中的农民或社会下层中的境遇,只是没有任何标签的普通农民肖像。所关联的只有逄小威自己对形象的选择,却没有社会中各级的推荐,更没有附着的荣誉和身份。这一平常的特点有着不平常的美学意义。

  从庚子年的初春开始,逄小威跋山涉水于无数的村落之间,经历了不同的农业文明的形态,看到了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村落经济和文化,还有各自不同的乡村风俗和自然风情。他所猎取的每一个地区的农民形象,都是常人难以看到的一个个社会基层中的现实,是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切面。他镜头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农民形象,有着逄小威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艺术把握,虽然这只是发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也可以用一般的摄影原理来阐释。可是,人物肖像摄影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瞬间的捕获所带来的千变万化中凝聚的神。逄小威追求的——“通过眼睛看到人物的所想;通过面孔看到人物的命运;通过肢体看到人物的状态;通过衣服看到人物的生活;通过手里拿的物件看到人物的日常和职业。”显然,说到容易做到难。

  毕竟这是来自生活中的影像,人们也可以从中透视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数以千年历史的艺术发展过程中,被颠覆的过去曾经是“传神写照”的传统,然而,曾经有过的“应物象形”却成了今天的现实主义。在现实的艺术中,很多艺术家都忽视了“以形写神”这一从东晋顾恺之以来的人物“传神写照”的传统,所以,人们在“应物象形”成为主流的人人都是摄影家的今天,却忽视了中国传统中的“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逄小威所关注的人物的眼神以及人物背后所有的沧桑和经历,包括普通人的生活,构成了他的农民系列中的数以千计的图像。其中人们可以看到他的认真和严谨,包括他的摄影方法和所用器材,以及对于后期处理中的种种努力,都在努力建构一个属于这个时代、属于他自己的农民形象体系。在数码横行天下的时代,逄小威仍然使用博物馆级的中画幅哈苏相机,以消耗大量的胶片和经济的投入,以应对不为人所重的普通农民,不仅表现出了他对农民的尊重,还表现出了他的职业精神。对于摄影,逄小威视品质如生命,其讲究和精心,出于一般的摄影家之外。所以,他舍弃了主流形态中所强调的传播速度、后期处理、成本消费等。

  逄小威用摄影所构成的农民形象,是一座座当代中国农民的丰碑。那些农民像纪念碑一样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能够传之久远的警醒——中国离不开农民,不能忘记农民。尽管在数字化的时代,人们聚焦于风口浪尖上的电商,却忽视了它们源头上具体的生产和汗水。当城市中的人们仰头看到高楼大厦的时候,低头还是衣食住行和油盐酱醋茶。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农民可能不像过去那样一家一户,然而,今天很多地区依然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国家还在为“脱贫”而“攻坚”,农业、农村和农民仍然是国家问题。所以,社会对于农民的尊重,艺术家对于表现农民的投入,都不是艺术家个人的问题,也不是艺术家个人的心血来潮。逄小威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时代对于农民的关心,其责任感所代表的是社会和艺术家的良知。

  之所如此,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都是农民。


【陈履生博物馆群开放时间】

上午9:00-11:30(11点停止入场)   

下午2:00-5:00 (4:30停止入场)

免费参观

周一闭馆

地址: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

电话:0511-88225018

邮箱:clsgm@qq.com

          clsgm518@163.com


【视频】陈履生博物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