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互动



时间:2019/10/8 10:55:29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佩特拉古城的中心

  距约旦首都安曼南边262公里的佩特拉古城,闻名遐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在穆萨谷地之间,群山环抱,见证了中东地区古代文明的辉煌,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创造。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与中国万里长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并称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佩特拉的诱人之处在于历史的迷离,文化的迷幻,景致的迷人。

  世界上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所在国都竭尽全力去保护它,宣传它,利用它,而其中不管是保护,还是宣传、利用,高下分明,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文化状态,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而利用博物馆去辅助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利用,可以说是最恰当的方式。然而,并不是每处文化遗产都能够做到,而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都没有与之关联的博物馆。在已经去过的6大文化遗产奇迹中,只有佩特拉古城遗址边上有博物馆。因为在文化遗产的边上建博物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其中遗产的保护是最重要的方面。当然,做得不好还不如不做。

  在文化遗产周边设置博物馆好处在于,能够将自然中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与沿革,以及遗存中的可移动文物,集中到博物馆中,通过特有的方式展现历史发展和文化创造,以及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成果。参观博物馆是游览文化遗存的重要补充。

  佩特拉博物馆的选址是值得称道的。从停车场下车之后,通过一条不长的商铺街,拾阶而下,右侧就可见一栋白色的建筑。建筑的特点是方正,其沿墙边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水池,这是另一方面的显著特点。在约旦几天,除了看到死海之外,就没有看到自然中的水面。如此的特殊性不用任何的说明和介绍,大致就能判断出这应该是一座博物馆。不过它的外立面上没有任何的文字,显现出比较低调。

  路的左边草坪上有四条木质长凳,其设计非常的特别,靠路的一端用一条弧线自然的连接到地面上,而且换了一种材质,从木材到石头之间的结合是那么的天衣无缝;而与地面的连接处也是非常的妥帖。这也让人们看到了设计者在利用材质方面的独特匠心。显然,这已经超越了功用上的意义,它更像一件装置艺术品,表现出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如此的设计也给人以一种尊重的感觉,所以,看不到有人在此休憩,更看不到躺的、卧的那些有碍观瞻。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在下台阶之后往右一转眼就看到了墙面上的英文和阿拉伯文的博物馆标志。从表面上看博物馆的门脸是非常的低调,主入口的门不是很大,看不到有人进出。门外的平台与下方的地面相连的是残障人士的通道。因为有较大的高差,这个通道曲里拐弯的连接着台坡上下,它的一侧是正常人行走的一个台阶。显然,这个残障人士通道的设计有点特别,因为落差而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回转来调节坡度,以保障安全和行走。坡道的两侧是不锈钢的扶手,感觉普通。博物馆的选址非常的特别,是游客必须经过的地方,而且在另一必经之地的游客中心的入口的一侧。进入游客中心后,在其广场上就能够看到博物馆非常雄健而且特别的屹立在那里,虽然它的体量不是很大,可是,却超于周边的其它。显然,这一博物馆对于初到佩特拉古城的人来说,只是路过此地;而到这里来的游客的目标是直奔游客中心。游客在这里完成了票务手续之后,就走向佩特拉古城,因此,一般的意义上来说人们是无暇顾及这博物馆的存在;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或特别的爱好,不管是散客还是团队,在第一时间都不会走进这家博物馆。参观佩特拉古城是在充满期待中体验非常辛苦的行走。全长有1.5公里左右,其中有近半的路程是暴晒,没有任何遮挡。游客在这里既可以坐电动车,也可以乘马车,但多数人选择的是步行。不管是哪种方式,绝大多数人的回程都是走路。那么,除了参观过程的走路之外,即使是回程那也要走1.5公里。人们在那峡谷中边走边看倒也不觉得疲惫,可是,走出峡谷到游客中心这一段路是完全在暴晒之中。当到达游客中心的检票口,可以说人人都是精疲力竭。当精疲力竭的游客在走回自己所乘巴士的路途中,同样会经过佩特拉博物馆。这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基本上不会有人走进这家博物馆,这就是博物馆位处这里的特别的尴尬。并不是因为它的不好,并不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从来到回的过程中,人们的体力消耗基本上到了极限,所以,每一位游客都在自己的可能性中来选择是否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似乎也应该考虑观众的实际对于博物馆的影响,除非它不需要观众。

进入佩特拉古城的检票口

  尽管如此,佩特拉博物馆的选址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它在整个保护区之外,对于遗址的保护非常的重要,应该拒绝现代的人工建筑或者设施进入到遗址保护区的范围之内,从而使之保持原汁原味。因此,选址在这里是最佳的方案,因为它是来往的路途中的必经之地,既在保护区的范围之外,又是在游客中心路口的一侧。可以说,在新建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上,佩特拉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这一点上来论,它优于1951年在安曼城堡遗址中建立的考古博物馆。问题是,佩特拉博物馆如何与景区协调,让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先行参观博物馆,提前认识历史和发展,了解考古与发现,进而有益于进一步在景区中游览文化遗存,做到有的放矢。这也应该成为游览文化遗产前的基本功课,如果这方面的缺失,那此后在景区的面对将是一脸的茫然。这就是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在这一地点上的关系,如果有良好的互动,也是博物馆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

  博物馆的大门非常低调,朴素无华,只是在白色墙面上不经意之间的一个设计。进门之后是博物馆的大堂,既不阔大,也不高大,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有门和窗能够沟通里外,表现出借景的趣味,这也是日本设计师常用的手法。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进门之后的服务台在左侧一个非常偏僻的左侧角落,而非右侧入口的必经之地。因此,当人们要询问相关问题的时候,如果要找到这服务台可能也不是那么便利。这个设计违背了博物馆的一般规律,就是服务台设置在显眼的必经之地。服务台的设施也比较简单,虽然摆放相关资料的架子还算宽敞,但除了有阿拉伯文、英文和日文的介绍手册之外,其他都没有,显得空空荡荡。


  博物馆的展陈还是可圈可点,表现出了独特的匠心。在内容设计上,把与约旦以及佩特拉古城相关的所有内容,从2000年前到20世纪的考古发现分为8个部分,对佩特拉古城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勾勒。在经过大堂之后,就是第一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一个弧形墙面上有一个年表。它让人们一目了然这个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的沿革,简明扼要,而且在弧形墙面上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佩特拉博物馆的圆形主展厅

  在整个展览陈列中,绝大多数的石刻都是裸露在展台或展架上,没有护栏,少有请勿触摸的提示,让人们感到了它们的存在与佩特拉古城的关系,就是像人们在景区所看到的那样,可以非常亲近的走进它,没有任何的阻拦,没有任何的防备,没有任何的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这些藏品在这里受到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考古的成果,因为考古发现把它们从废墟中请到了博物馆内。在这里,人们看到了历经2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特殊地域中的文化创造。每一个部分中都有双屏幕的电子显示屏作为互动,让人们了解到每一个部分与考古发现的关联,与所展出文物的联系,这些经过数字化的具体内容,弥补了博物馆空间的不足。

佩特拉博物馆出口的过厅

  从外观上看佩特拉博物馆的规模较大,但实际上在8个部分的陈列中,除了圆形的主展厅之外,其他地方都比较局促,让人们看到了空间的不足。或者也可以这么认为,是因为馆藏文物数量的有限,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文物用于展陈。不知具体何因?客观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博物馆,其展陈大致可以说明这家博物馆的规模。就佩特拉博物馆的空间而论,如果它的规模再扩大一倍,或者在地下能有一层的展厅,那么,人们可能在这里驻留的时间更长,获得的知识更多,或者更能够通过博物馆来认识佩特拉古城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显然,博物馆总是这样为人们留下遗憾。佩特拉博物馆由日本人赞助,其设计也是日本设计师的手笔,因此,在风格上有点日本的味道。日本的设计师往往就是这样,非常注重博物馆周边环境的设计,因此,在沙漠地带的博物馆的外面也没有忘记设计水池,使这里能够看到当地非常珍惜的水平面和倒影。沙漠地区水贵如金,几乎看不到户外水面的存在,所以,对于佩特拉博物馆来说,这个水面的重要性正凸显了博物馆的重要性。可是,它牺牲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而这个空间对于博物馆的专业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在建筑与水面的设计上,设计师用了一个很大的像屋檐一样的悬空设计,水池嵌入其中。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到建筑的内部空间。而如果再有一层的话,那么,这样的建筑空间所赋予的专业内容,会得到更加完整的呈现。




  当从出口处出馆之后,回看这个用作出口的门,实际上就是刚到这里走向游客中心所路过的那条路上的门。这个门口没有任何博物馆的标志,再加上它面向停车场的另一侧的墙面上也没有博物馆的标志,所以,一般的游客路过这里并不知道这是一家博物馆。如果这个墙面上有博物馆的标志的话,对于初来这里并路过此地的游客,可能在看到博物馆的标志后会进去看看。而这一个出口的门边上明显写着只进不出。这样的设计也是让人们感到非常的奇怪,为什么博物馆的正门以及博物馆的入口没有放在这个必经之地上,这也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回头再看看那博物馆的正门,实际上并不像正门,倒像一个侧门。


  从出口回到停车场,必须再上台阶。而台阶的一侧依然有石头砌的一个残疾人残障人士通道,表现出了博物馆所在地形上的特点。这个通道的设计与建筑浑然一体,而且有着很强的装饰性,对于博物馆的外观增加了特别的装饰。显然,出于对残障人士的体贴与爱护,对处于一个坡的中间位置上的博物馆,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一家规模不是很大的博物馆来说,一头一尾有两个如此规模的残障人士的通道,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至少可以说是功能健全。

2019年10月7日于约旦首都安曼

(感谢香港亨达集团 暨邓予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