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20页 共591条
|
|
陈履生:线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以中国艺术风格的坚守为前提
- 时间:2019/4/29 13:40:56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
肖惠祥20世纪70年代的湘西写生
线的物理形态不外乎长短、粗细、曲直这些基本的内容。一般意义上说,线可能表现为僵硬的物理状态,成为界定和限度;线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情感的表现,凭借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可预见性,成为画家的一种成就,表现出审美的独特魅力。中国艺术赋予线的审美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而关于线的运用以及传承则积淀为中国绘画的传统。从帛画到壁画,从画像石到画像砖,从卷轴到扇面,线立定其骨骼,线成全其气韵,线演变为一种胸中逸气。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装饰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装饰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装饰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艺术萌芽时期在彩陶上的绘画就是用线来表现物象,哪怕是最原始的刻画,哪怕是寥寥数笔,都是用线建构起了中国绘画的造型基础。其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是建立起了基本的审美规则,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丰富了线的美学,其中“骨法用笔”就是省视审美和批评的标准之一。因此,不管是“曹衣出水”,还是吴道子的莼菜条、李公麟的游丝描,高度概括的“十八描”,在中国绘画中都有着标志文化形象和品格的重要意义。马王堆的T形帛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都在线的基础上表现出了画面所要传达的内容,同时与渲染、设色配合,还在渲染之后要求用线来勾勒。而与线关联的流畅、顿挫、疏密、浓淡、凝重、飘逸以及丰富的变化,则是中国绘画审美中的一种专业指向。其中又有与画法关联的快慢、抑扬和节奏,更是画家努力赋予的魅力。
《送子天王图》局部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因此,线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了深厚的传承关系,千古不移。可是,到了20世纪,因为西方美术教育传入中国,并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广为普及,融合中西的时代大潮逐渐改变了中国绘画发展的时代流向,而新的时代审美也在契合时代的新的要求中,出现了颠覆以往的种种。如此来看,曾经是“千古不移”的“骨法用笔”也沦落到主流之外,而与之相应的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更是一去难以复返。那么,传统中国画在20世纪中期所遇到的时代问题,反映到线的传承与发展之上,同样是在一个时代的反复中表现出了诸多新的问题。线不仅是在传统中国画中弱化,而且还遇到了西方速写中的线,因而在造型和表现中出现了新的变化,也有了新的作为,同时,又因为与传统的关联,它在版画、油画等其他画种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成为“民族化”的一个标记,有着多方面的表现。这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景象,构成了“新中国”“新艺术”的历史景观。
杨纳维《剪就熏风千片》(版画) 1962年
杨纳维《夜班工作完了》(版画) 1961年
杨纳维《待渔归》(版画) 1962年
发轫于延安、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年画创作运动中的新年画,就是用最为简单的单线平涂的方法,连接了民间年画的传统,开启了新中国大众美术先行的历史步履,同时,又以不同于传统的“新”而构成了新的时代风尚。这之中的线既不是传统的木刻年画中的线,也不是水墨画传统中的“骨法用笔”的线。所谓的改造和创造,在这一时期的新年画中又表现出了延安风格在新中国的时代转型。而在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方面,尽管有着时代要求中的改造,但终究没有背离线的运用,即使是融合西法,也表现出了光影和立体的感觉,可是,线的坚守则表现出了对传统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力图创造新时代的民族风格并疏离“全盘苏化”的时代要求中,线出现在油画之中也表现出了一代画家的探索和追求。这之中线和造型、色彩的结合,更是因为文化传统中的血缘关系而显现出理所当然。而这之中有着从徐悲鸿、林风眠一代画家对于中国传统水墨中的线的认识,更有他们在实践中的努力和尝试。而黑白版画在新中国的转型中,重要的特征就是运用明代刻本中的线的表现,使这一时期的版画发展到了60年代而有了新的面貌。直到40年前的机场壁画的出现,在多种形式的表现中,线的力量在公共空间中发挥到了时代的极致。
肖惠祥1962年的湘西写生
肖惠祥1962年的湘西写生
肖惠祥20世纪70年代的湘西写生
肖惠祥20世纪70年代的湘西写生
肖惠祥20世纪70年代的湘西写生
肖惠祥20世纪70年代的湘西写生
无疑,造型艺术中的线并不为中国所独有和专享,从古埃及到文艺复兴的欧洲,线在世界艺术中都有其特别的表现。但是,线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类型,线在各种不同文化类型中都有自己的表现形态和审美传统。因此,中国艺术中的线的独特性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面貌,正成为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特别的内容。无疑,线有其自己的质量标准和审美原则,在传统的“中锋用笔”的导引下,中国绘画中的线具有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特别的内容,尤其是与书法的关联,在技术层面上勾连了审美的传统,也规范了技术标准中的一些特别的内容。可是,这一传统的发展到了当代发生了变异,最根本的就是线的形态和质量发生了变化,这又关联到绘画传统发展到当下的现实状态。
孙景波的壁画构图稿
孙景波的壁画构图稿
孙景波的壁画构图稿
孙景波的壁画构图稿
孙景波的壁画构图稿
70年来,在新的社会与新的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画家在线的使用和线的创造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显现了作为中国绘画核心语言的线的传承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中的不同表现,是研究当代中国绘画的一个专门的个案,也是一个基础的理论问题。传统在变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中国绘画的独特性的内容和形式,以确立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性,焕发特别的神采,则是21世纪中国绘画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丁绍光2019年新作《生生不息》(高4米)局部
文章来源:2019年4月22日《文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