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路过陶艺美术馆有意外的感受。这里观众不多,感觉到的是寂静和心情敞亮。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一点都不错。靠什么吃什么是资源经济的必然产物,因此,靠土吃土,也成为理所当然。靠土者,除了种田,就是烧制陶瓷器,有适合的土就能成全有特色的陶瓷器,比如说宜兴的紫砂等,就是靠土吃饭的。在离京都一个半小时车程的美秀博物馆,是无数美术馆和博物馆爱好者的打卡地,尽管这里位于穷乡僻壤之中。因为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伟大设计,而使这个原本为荒郊野岭的地方成为举世闻名,但人们一般都忘记了、或者根本就没有记这里属于滋贺县。人们在参观完美秀博物馆之后,往往是怀着满足感而一路下山,一般都不知道这里顺路有一个县立的陶艺美术馆。
离美秀博物馆很近距离的陶艺美术馆是一个不大的美术馆,如果与美秀博物馆以及日本的一些其他博物馆相比,这一陶艺美术馆确实可以忽略不计,但这里每年也有3万观众,而65岁以下的老人和初中以下的学生都不用买票,也不计算在这个馆的年度参观人数之中。这家陶艺馆所展示的都是一些著名的陶艺家的作品,而正在展出的一个名为“陶之花”的特展,所有的作品都是关于花儿的创作。就这个馆的特色而言,如果在参观完美秀博物馆之后,顺道来看看也是很惬意的。这里也很美。
陶艺美术馆于1990年建立。选址在一个小山坡上,站在馆门前的高地上可以俯瞰山下的村镇和街区。美术馆的主体建筑是由两大两小的圆柱体组成,上面是拱形屋顶,远看像天文台。两个大圆柱体的主建筑是连在一起的主展厅,里面互为贯通,这就形成了比较好的动线。入口右面的圆柱体内是一个不大面积的特展厅,左面是洗手间。正对门的中间的是票务,左侧是纪念品商店。虽然这个馆不大,可是纪念品的品种和数量还是比较多,应该说与它的展馆相比,比一般的那些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不差。展厅的入口在右侧。可能是因为考虑到陶艺作品比较容易发生“抄袭”,所以,展厅内不许拍照。
?入口右面的圆柱体内是一个不大面积的特展厅
展厅内的观众互动、留言一样不少
陶艺馆的户外有比较大的空间范围,地形也因山势而有变化。右侧有一个铁质的桥,连接着一个较高的像水塔一样的建筑,实际上它是沟通了建筑右侧下面的停车场和园林。美术馆建筑的公共空间以及坡地上放了很多陶瓷艺术品,树上还有用陶艺做的鸟窝,可以说是满眼可见,触目皆是,户外装饰与陶艺美术馆的身份比较符合,但作品的艺术品质一般。
陶艺美术馆有着比较好的自然环境,视野开阔,远处的山峰连绵,初春的三月底本应该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可是樱花还没有一点动静,但是,看看这种初春的感觉,沐浴着春风,也是一种享受。
县立陶艺美术馆的特色除了专业之外,就是在半山腰还有属于它的“信乐产业展示馆”,也是圆柱体的建筑。馆内既有集中售卖的商店,售卖品以日常器用的陶瓷器为主;又有一个个摊位展示和售卖,售卖的既有日常器用,还有一些艺术陶器。与陶艺馆相关的还有山下的艺术家工作室。而山下的主干道两侧是众多的陶瓷品商店,形成了陶瓷一条街,显现了滋贺县的地方文化传统和传统特色产品。显然,把美术馆、产业展示和销售以及艺术家创作联系到一起,让人们看到了滋贺县地方政府的管理方略,充分利用了产业资源和地方特色,使得文化和经济、旅游结合到了一起。
滋贺县古称“近江国”(又名“淡水国”),位于日本列岛中部,为四通八达的通衢之地,西与京都府相临,是连接日本东西的走廊和沟通太平洋与日本海的通道。以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为中心的传统陶瓷器、炻器是日本六大古窑(濑户、常滑、丹波、备前、越前)之一,是信乐烧(しがらきやき)的发祥地。其烧制陶器的历史远在奈良时代的天平宝字年间(757~765)。在平安时代烧制一种不上釉而素烧的土陶“须惠器”,镰仓时代改良烧制技法后生产出红褐色的陶器,即“古信乐”。这里的陶制品以贮种壶和其他农具、杂器为主。信乐烧的繁盛期从室町时代(1336~1573)开始。这里出产一种狸猫形状的陶瓷小摆件,俗称“小狐狸”,据说全日本卖的都是产于这里。
因为这里是海拔800米左右的信乐高原,北面有日本国内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通常认为由于地势的差异,加之长年的雨水冲刷,使得信乐的变质花岗岩中的铁份被冲刷到低洼的琵琶湖方向,留下的则是富含大量长石、石英且有高岭土特性的有机质丰富的木节粘土、蛙木粘土。这种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适宜陶器的塑造。而信乐泥如果搭配其它各种粗细不同的粘土,又有了信乐陶的多样特色。这就有了“靠土吃土”的历史发展和地方特色。
夕阳西下,这些陶瓷店五点钟打烊,否则带几件回去纪念也是收获。
显然,县立陶艺美术馆的建立就是依附于从古至今的信乐烧的传统和整个陶艺产地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发挥了地方的资源优势。而美术馆的建立并不是一般的美术馆的意义,它既像乡土教材,又是现实的展示,表现出了美术馆的特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