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怀念董克俊先生



时间:2019/3/15 19:42:51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贵州艺术家董克俊先生于2019年3月13日去世,享年83岁。

  最近几年去贵阳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常常见到董克俊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是2018年4月28日,中国汉画大展精品巡展(贵州)  在贵州美术馆开幕,知道董老师身体不好,但他还是出席了开幕式。

“灯灯相传——当代名家画油灯”特展,于2018年4月29日在贵阳孔学堂艺文馆开幕。董克俊先生关于灯的新作,是1941年重庆大轰炸和1946年停电的回忆。

2017年6月8日“隅 & 域——深圳美术馆2017当代艺术展”开幕,我作为策展人邀请了董克俊老师参加展览。

Mr.陈与贵州艺术家董克俊先生

▲ 董克俊 《夜深深》300x160cm 粗皮纸水墨丙烯 2017

▲ 董克俊《室内》布面水墨丙烯  140x200cm 2012

▲ 董克俊《屋里屋外》粗皮纸水墨丙烯 70x140cm 2014

▲ 2017年3月21日,Mr.陈拜访董克俊先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后期,“贵州现象”正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参见文末的资料:贵州现象),1990年《美术》第6期刊出“贵州现象面面观”专号,其中一篇是原中国青年报记者罗强烈先生的文章《高原神话——论“贵州现象”的文化意义》,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时间到了1992年,我有了第一次去贵州的经历,经好友罗强烈的介绍,认识了董克俊先生和蒲国昌先生。于是有了下面这张老照片。

▲ 1992年距今已有了24年,时间好像不长,但看看照片中的各位与现今的比照,时间也不短了。左起罗强烈,陈履生,蒲国昌,宋培伦,刘玉山,董克俊。感谢董克俊先生的保存与提供。 ——Mr.陈

▲ 2016年7月4日,在贵阳见到八十刚过几个月的蒲国昌,八十还差几个月的董克俊,还有曹琼德,皆老友也 。——Mr. 陈

▲ 2017年3月21日,Mr.陈拜访董克俊先生。

  2017年,深圳美术馆准备做一个当代水墨展,我想到了贵州的蒲国昌先生和董克俊先生,于是3月的一天,我拜访了两位老师的家。

  从花溪区蒲国昌先生的家去乌当区董克俊先生的家,几乎穿越贵阳的南北,没想到的是,贵阳已位列全国“堵城”第五位,要在两个小时完成走访还真是具有挑战性。也没想到的是蒲老师住5楼,董老师住6楼,已进入80高龄的他们上下楼梯却健步如飞。更没想到的是董老师家里还有楼中楼,登上空中楼阁的旋转梯,打开门,外面就是一片天空,植物庇荫,董老师就在这一方天地里享受阳光和采摘。

  蒲国昌老师1959年从央美版画系毕业,董克俊老师并不是美术学院科班出身,而是正真的自学成才,因对绘画极其着迷,提起笔来,一画就是几十年。上世纪80年代,董老师的版画作品振动了当时萎靡不振的中国艺术界,他醉心于黑白艺术,黑与白是色彩的土壤,万物的精神。比如他的版画《乌蒙新市》、《春返苗山》和《召唤》真正地反映了生活,引起社会共鸣的作品。

  1986年在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董克俊被选为常务理事。英国伦敦欧洲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写入了他的名字。

▲ 这是我1980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雪峰寓言续集》中的《锦鸡与麻雀》所做的木刻插图,想不到,这篇文章竟是冯雪峰先生的绝笔。——董克俊

▲ 《无极 》木板 ,202x136cm ,董克俊 ,1988

▲ 35年前,我专程赴京参加"五月版画会"第二回展览,展场在鼓楼。开幕的那天,诗人艾青和老艺术家江丰,王琦 等前来观展,我和妻子吕恒芬有幸和他们一起畄下这张珍贵的照片。 照片前排从左依次是艾青,江丰,王琦,王琦夫人。——董克俊(2016-5-5)

  董老师的艺术汲取了两大来源:一是少数民族,他认为“少数民族艺术中有一种很强悍的精神,比如威宁的彝族和大花苗,他们还没有改变的时候,我们看到那里的人都会感觉害怕,他们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但是人又特别好,朴素、厚道、善良,而且没有失去原始的野性。除此之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贵州的苗族和侗族文化、四川的传统石刻。”

  一是西方现代艺术,他说:“文革”还没有过去,我就开始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我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很早,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很深,大约在1978年或1979年,当时我看到一本书是贝尔的《艺术》,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1999年,董老师去了巴黎呆了大半年时光,并将整个绘画艺术梳理了几遍。董老师说:“我很关注毕卡索,毕卡索美术馆我去了多次。毕卡索很伟大,他的出现引发了世界美术史的巨变。”

▲今年是吕霞光及夫人玛德?娜创办巴黎艺术城8303画室32周年,17年前,我曾在此画室呆了半年。今天,发表一组我在巴黎艺术城美术馆举办个展的图片,以兹纪念。 ——董克俊 (2016-9-12)

  1988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董克俊版画艺术展》,当时美术界的评论热潮涌现。美术评论家夏硕琦先生就是以“热烈粗放雄强野性” 为题评《董克俊版画艺术展》。在此展览之后,在艺术的探索中,董克俊感到在版画形式中想表达的思想已经到了一个完整的阶段,于是便开始思考更大的艺术突破,开始研究中国的国粹水墨画,在创作中结合西方先驱者的艺术思想,表现形式开始产生变化,便形成了后来90年代的水墨和重彩。

  在董老师看来,当代生活节奏生活内容变化很大,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大形式、大感觉、大节奏、大刺激,微观的事物也必须在宏大的视觉框架中展现。如今美学上介意的是单纯、明白、创造力的快感。当代已远离那种看不明白的古人的玩味了。网络社会一切都讲快,瞬间即明白,转瞬就被新的瞬间所占据,玩味已不是深度,只是一个感觉。当代没有永恒。

  2015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命运的重量——一个艺术家大半个世纪的人生自传》是一本个人的历史回忆录,一个励志的人生故事。出版社这样介绍作者:董克俊,这位被美国的评论家称为“原始”的现代主义画家,建国后最知名的版画家之一,这位现实生活中的儿子、丈夫和父亲,在年过七旬之后,尽管深受眼疾困扰,仍然坚持用一支笔,在白纸上写着斗大的字,一笔一画地写出了命运的沉重或轻盈,选择的痛苦或快乐,历史的哑默或喧嚣。

  如今在董老师不大的画室见到一批最新的水墨作品,我认为其追求自由表达和当代观念不亚于青年人。他仍然以火一样的炽热情感, 追求一 种自由自在的表达, 向往一种博大的气度和力量感。

▲画室中这辆装油画颜料的小推车是董老师自己制作的,可以随处移动绘画。

▲ 这幅画被我丢在角落里有八年了,肯定当时不甚满意。今天被我翻出,看了看覚得还过得去。于是钉在墙上修改一下,这算是我的新作了。——董克俊 (2016-8-21 )

  董老师眼睛不好,但他像年轻人一样经常在微博、微信上发感言,每逢年过节,董老师都用作品祝大家节日快乐。他说,命运是很残酷的,又是宽容大度的。在命运的重量之下,人生的成功会成为精神的象征。“我和吕恒芬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像甘醇的美酒,浓香四溢。我们将在平静之中带着黄老三慢慢地老去。我最喜欢在散步时听到路人说,那是黄老三和它的画家主人。”

  董老师带我们去他的画室时,出门对黄老三说:“我去上班了!”于是黄老三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等待主人的回来。

▲ 我的小狗黄老三陪我过了两个猴年,两个鸡年。它已经十五岁了,但愿还能陪我过两个狗年。——董克俊 (2017-1-24)

艺术家简介

  1937年生,重庆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津贴;曾任第四、五届中国美协理事,贵州美协副主席,贵州文联副主席,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版画评委。现任贵州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贵州政协画院名誉院长。擅长版画,兼作中国画、油画。作品有《春返苗山》《雪峰寓言木刻插图》《山气》等,曾获全国版画展创作奖,鲁迅版画、贵州省文艺创作一等奖,贵州省版画大展特别奖等多种奖项;参加过多次大型展览。出版物有《雪峰寓言木刻插图集》《董克俊版画集》《董克俊版画新作选集》《命运的重量——一个艺术家大半个世纪的人生自传》等。

  1999 董克俊艺术展,巴黎国际艺术城美术馆

  1996 “痕迹深度中的精神”——董克俊80年代版画再展,成都神州版画博物馆

  1993 董克俊画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1992 董克俊版画展,曼因兹

  1991 “原始的现代主义画家”——董克俊版画展,西雅图双鹤轩

  1988 董克俊版画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5 情感与形式——董克俊绘画作品展,上海华府艺术空间

资料 —— 贵州现象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到1985年,这一年,是贵州文化的一个拐点。

  1985年,蒲国昌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蒲国昌绘画艺术展”,同年,尹光中在北京人民剧院举办“尹光中砂陶展”,蒲国昌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半截子美展”;

  1987年,王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王平现代艺术展”,同年,王建山、熊红刚“现代艺术作品展——古傩系列”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

  1988年,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陈白秋、陆远明原木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展出了“董克俊版画展”“马正荣蜡染艺术、廖志惠木瓢艺术展”,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举办了“王建山蜡染艺术作品展”;

  1989年,中国美术馆推出了“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一个夜郎人的世界——刘雍美术作品展”“曹琼德绘画艺术展”,同年,王平第二次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王平现代艺术二展”,并在“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推出“王平现代艺术展”。

  这些展览让贵州画家尹光中、田世信、王平、刘雍、董克俊、马正荣、蒲国昌、王建山、刘万琪等人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他们逐步成为“贵州现象”的重要代表人物,为贵州美术走向外界、外界了解贵州打开了一扇扇窗户。

  贵州美术开始走向崛起,这就是令举国惊叹的中国美术的贵州现象。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董克俊新浪微博、陈履生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