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0日《文艺报》
今年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江山如此多娇》诞生60周年。这件由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表现毛泽东词意《沁园春?雪》的巨幅作品,作为占据人民大会堂这一新中国国家殿堂中的最重要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它不仅脱离了传统卷轴画的审美规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壁画作品,而是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和与建筑相应的巨大尺寸,表现出了新中国公共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有着数千年“成教化,助人伦”传统的庙堂艺术,正如当年屈原所见到的楚先王庙和公卿祠堂那样,其教化功能通过庙堂的装饰壁画中的天地、山川之神与古代圣贤之像,而引发观者的“天问”。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28将于南宫云台,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画11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28将,凌烟阁24功臣相提并论。“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 傅抱石 关山月
但是,由古代帝王主导的庙堂艺术是服务于统治、面向公卿和士大夫的一种教化艺术,而不是面向基层和大众的公共艺术。尽管中国的民间有许多服务于大众的公共艺术的形式,比如石窟、庙宇,以及年画、剪纸等等,可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共享的公共空间,只是到了20世纪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随着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的出现而形成,并表现出了不同于过去的特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和发展。新中国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人民性,因此,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公共艺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着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创造,同时又保留和发展了地域风格,除了一个时期流行的苏式建筑之外,其它公共艺术在东南西北各不相同。以北京为例,既有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又有与50年代十大建筑的关系,它们表现出了中国独有的首都气象。无疑,1949年以来所造就的公共艺术的时代特征,形成了新中国艺术发展的新传统。
时至今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祖国山河一片红”,红灯笼,中国结,遍布全国城乡,挂满了大街小巷以及每家每户。年俗文化的同质化,伴随着年俗文化用品的集中生产与流通,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在微信的带动下,即使在相隔千年之外,都可以看到同一个工厂生产的红灯笼和中国结,以及具有相同内容的印制的春联。在越来越走向标准化的春节中,地域文化的特点淹没在现代化的统一和标准的方式之中,而过去的户户参与和人人创造,变成了人人动用手机的安排,变成了快递小哥的辛劳。时代的使然一方面是时代的无奈,另一方面是人的随波逐流。如此,本来应该是东西南北中各不相同的年俗文化,变成了没有地域特点的标准化的视觉景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地域风格的支持与烘托,新年中此胡同与彼胡同的不同装饰,应该有大爷、大妈自己的审美建构。过去,年画有不同地域风格,杨柳村、桃花坞都有着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而不同形象的门神,不同内容的春联,都表现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也表现出了每家每户不同的祈求与愿景。
北京
南京
公共艺术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公共艺术表现国家文化形象,公共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现实状态。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形象通过公共艺术传达给世界。如何建立一个与多民族构成的大国相应的国家公共文化形象,这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问题。毫无疑问,今天的情况比过去更为复杂,问题也是为多样。因为公共艺术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公共艺术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可能反映的却是超于文化的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以90年代以来超速而无序发展的城市雕塑来论,几乎是以拷贝的方式而占据从城市到乡村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污染,反映出了文化发展中的社会问题。而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很多城市正在开展街道(基本在旧城区)统一商业门脸的行动。所谓的整顿市容市貌,实际上是用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手段来统一街道上的门脸装饰以及牌匾,并统一牌匾上的字体,包括字的大小。而这种统一正蔓延全国各地。
憋慌,竟然还有竖版的
回看《清明上河图》中宋代汴京的市井景象,不同的牌匾,不同的幌子,反映出不同的生意,也表现出了地域文化上的特点。而这种中国独有的商业文化,反映在整个铺面的装饰中,形成了地域的、时代的、文化的特点,是值得珍视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是,在今天这种现实的统一中,全国各地互相效仿,尤其是一线城市影响到二三线城市,而到了三线城市又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严重有损于当代中国公共文化形象的统一行为,正成为当代中国公共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都繁会图》局部
显然,不管地域的东南西北和街道的商业内容,不分商店的经营特色和历史传承,统一的门脸、统一的牌匾和统一的字体,不仅颠覆了城市文化中的地域性特征,也影响到商业文化中不同商业内容的专业特色,还消减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文化传承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给市民带来辨识上的不变,也破坏了人们漫步街头欣赏门脸装饰和牌匾艺术的乐趣,无疑,也会影响到在互联网打击下已经萎靡的实体店的生存。本来杂货店和食品店、饭馆和理发店、寿衣店和时装店都是各不相同,既有牌匾上样式、色彩、字体上的差异,也有店面大小与所在街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理发店门口那一直在转动的灯,走遍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这种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商业文化和商业特色的消失,将会加剧包括建筑和城市规划在内的中国大小城市之间的大同小异。所以,到了入夜时分,虽然是灯火辉煌,但你到了某一座城市,感觉还是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城市,而此时已是天南地北。同质化的公共艺术造就了同质化的城市面貌,而缺少创意和缺少地域文化关联的公共艺术的复制,则是在这一问题中的普遍的现象。其它诸如城市中的亮化工程,同样也在趋同中把原本相同的夜黑,变成了相似的夜间的同亮。
缺少公共艺术特点与公共艺术的创见,是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发展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引起重视,其后果在当下以及在未来,将会泯灭地域文化风格,弥合城市风貌的差异性。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其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中国文化的精彩所在。有了这种多样性就能反映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不同的文化特点,而只有这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才能显现中华民族各不相同的地域风格的精彩,才能显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因此,公共空间、公共文化环境、公共艺术不在于统一,而在于要有一个丰富多样性的文化面貌来呈现出当代文化的精彩,来反映城市文化的精气神。
台湾、香港和东京的街道的烟火气
文章来源:2019年2月20 日《文艺报》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