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7月6日早上,
西太湖美术馆处于烟雨之中;
上午11点,
南京艺术学院1978级同学作品展
在这里盛大开幕。
跨越40年,
久别的重逢,艺术的聚集。
我们
与国家同步,与改革开放同行。
7月6日,清晨,大雨;前天也是大雨。8点以后,雨停了,一天就没有再下雨。
每位同学的胸前都挂有这个牌牌
展厅的前厅,同学签到的地方。
展览前奏
——致敬“老校长”
10:00 AM
西太湖美术馆今日刚开馆,就已经有1978级的同学陆续前往展厅签到等候,迎接其他的同学到来。
10:30 AM
展览开幕前,所有同学前往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致敬老校长,向老校长刘海粟先生献上鲜花。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馆长张安娜致欢迎词,随后刘海粟夏伊乔爱女刘蟾讲话,常州校友会会长先后薛峰讲话。78级同学向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捐赠“刘海粟头像雕塑”,此作品为原雕刻班的孙盛银同学创作,白云萍、刘蟾、刘伟冬、孙盛银为该雕塑作品揭幕。
78级同学代表献花
白云萍、刘蟾、刘伟冬、孙盛银为捐赠的“刘海粟头像雕塑”作品揭幕
Mr.陈与刘蟾
同学合影
继1982年毕业以后的再度合影
开幕现场
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南艺1978级同学作品展”在常州西太湖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常州市文广新局、常州市文联、常州日报社、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主办,由Mr.陈主持,不同专业的同学代表发言。
开幕之后,主持人请全体起立、鼓掌,欢迎“神秘嘉宾”——张华清教授、 保彬教授,二位昔日的老师出场,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激动不已,师生热情洋溢。开幕式场面热闹非凡,形式独特。
Mr.陈以他独有的方式主持开幕式
张华清教授
保彬教授
保彬教授主动上台一一指认背景板上照片中的教授和领导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代表学校讲话,对78级的同学高度评价。这是南艺一百多年历史上继刘海粟校长之后的第二位刘姓校长。
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朱佳莉讲话
工艺绘画班代表周矩敏讲话。他是苏州画院的前任院长。他从当年古典文学课上关于案情故事的讨论说起。
油画班代表钱大经讲话。他去美国多年,仍然坚持绘画,讲话中回忆当年老师辅导的情景。
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讲话。他曾经获得全国美展的金奖。
最后,常州市人大常务副主任白云萍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上神秘嘉宾
82岁的保彬教授。40年前他是工艺专业的负责人,当时他找到轻工厅厅长,要了招生名额,所以有了历史上招的最多的一届。保老师南通市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3年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如今身体一级棒。开幕式上他一一指认背景板上照片中的教授和领导,告诉大家谁走了。
86岁的张华清教授。40年前他是我们的系副主任。1953-1955年,张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班进修。1955年考取留学生,留学期间曾任中共列宁格勒留学生总支书记,张老师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油画家做出了贡献。当年,他主张多招农村的和苏北的学生,考试成绩加10分,很了不起啊!
张华清教授向陈履生美术馆捐赠书法作品,并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同学,60以后要更加努力。
张华清教授向Mr.陈赠送自己的著作
开幕午宴
人生有多少个40年?
人生又有几次再聚首?
曾经青葱的校园时光,
在见面的一瞬间
思如泉涌,面如夏花……
12:00,午宴,
吃饭喝酒,抽奖聊天,合影言欢——
基本上还是40年前的风神,
什么都变就是脾气没变......
太热烈了,原来的程序全部打乱,各种亮相、讲话自然都没了。午宴的程序则停留在纸上。
合影,往往是高潮。高潮迭起成为午宴的常态。这是工艺图案班的同学,其中有年级中年龄最长者,1952年出生。而油画班的老巴子则是1961年出生,前后相差10年。这就是1978级。
开幕花絮
与张承志、李树同学
从头到晚,每位同学的手机都没有闲着。
当年图案班的几位同学合影
这是Mr.陈同宿舍四年的同学,其中有四位来自原来的镇江地区。
欢送同学们相继离开西太湖美术馆。南京的同学余兴未消,晚上在南京继续嗨。
展览前言
前言
同一届同学在入学40年后,如果全部都健在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够把他们都找齐的话,那也是很不容易的;而能够张罗一个展览来纪念,毫无疑问是难上加难。因为离开校门之后,各走各的路,路路不同,而有的人走到哪里谁都不知道。
1978年9月,我们来自江苏各地的96位同学来到了南京的北京西路终点的那个名为“黄瓜园”的地方,这是我们的起点,相同之处就是我们的手里都拿着一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入学通知书。就这样我们成了同学、同窗;就这样我们有了刘海粟校长、谢海燕副校长等一批让我们仰望的教授和老师,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专业。由此开始了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4年学习的时光。
南京艺术学院由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和山东大学艺术系于1952年合并而成。如果从刘海粟先生1912年创办上海美专算起,迄今已有了106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1978级是非常特殊的时代产物,它不仅与影响到亿万中国人的改革开放同步,更是见证。由于此前的10年,南京艺术学院受到重创,刘海粟、颜文樑校长辛辛苦苦从国外买回来的石膏像尽毁于师生的眼前,所以,恢复高考的一声令下而难以恢复。为了疗伤,南艺美术系1977年没有招生,也就没有了1977级。到了1978级,为了配合国家获取更多的能够支持国家发展的外汇,史无前例的增加了工艺绘画、工艺图案、工艺雕刻这三个专业。而为了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国画、油画、装潢专业也是满负荷招生。就这样,这一年突破了历来美术系年度招收最多学生的记录。一共有96位学生,其中的工艺图案专业19名,也是历史上最多的。
我们感恩有许多名师的指导——刘海粟、谢海燕、陈大羽、张文俊、沈涛、李长白、苏天赐等等;感谢在理论上提高我们刘汝醴、温肇桐、吴山、林树中等老师。遗憾的是许多老师都先后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传给了我们,而我们作为传灯者,一直恪守着先生们秉承的文化立场,像老师他们那样做人做事,为发展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美术事业尽绵薄之力。
40年来,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专业岗位上前行。我们都遇到崎岖,我们都有不易;我们也有疑惑,我们也有不解。但我们都非常努力。我们不忘初心和抱负,不忘艺术的使命和责任。40年来,我们既为了国家文化的发展而贡献,也为地区美术事业的繁荣而努力;我们既征战在全国美展上,又挥汗于自己的小天地之中;我们既有占据国家庙堂的巨作,也有为社会服务的设计;我们既著书立说展现时代的学术高度,又做最基层的工作以回馈社会的培养之恩。事情无巨细,学问无大小,我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斑斓的南艺1978级美术系的同学群——丰富多彩、群星闪烁、成果丰硕。重要的是我们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爱好。
如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离开了我们曾经奋斗和努力的职场。当我们回首始于40年前的故事,就有了这一展览的策划。庆幸的是,如今我们96位同学都健在,为了40年的纪念,从5月下旬开始,热心的同学开始筹备纪念展览。这一次从一开始就提出了40年纪念“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就开始全面搜寻失联的同学,找到了一些多年来潜水于各地的同学。遗憾的是,还是有少数同学因为各种缘故而没有能够参加本次展览。好在这是第一次,我们放眼于未来50年纪念展的更加精彩——十年之后一定会更全。
——陈履生
展厅场景
开幕前一个小时终于挂上了宣敏同学从美国寄来的作品。
开幕前半个小时,工作人员安装仲星明同学随行带来的作品。前天,他扭了腰,要上箍了钢板,能来也是不容易。
曲终人散。晚上,Mr.陈在签到本上写了一段历史的记录。期待十年之后,它能够成为50年纪念展中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