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孔学堂艺文馆展厅
4月29日,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油灯博物馆主办,孔学堂书画研究院、陈履生美术馆承办的“灯灯相传——当代名家画油灯”特展在孔学堂开幕,展览展出当代书画名家专门以油灯为主题创作的作品近80件。为了配合展览,同时展出了油灯博物馆收藏的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的各时期的油灯100余盏。
展览开幕当天,中国汉画学会会长、孔学堂书画研究院院长陈履生特别以“点亮五千年的文明”为题,围绕油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展开精彩讲座。
藏油灯 传中华文化
记者:
为什么选择油灯这种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几乎不用了的东西作为收藏对象?是如何从油灯的发展历程中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
陈履生:
我认为,收藏油灯就是收藏中国文化,因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诞生在油灯之下,而且中国历代文人都作过吟诵油灯的诗篇。在中国丰富的油灯文化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超越中国五千年油灯文化,其发展的历史具有持续性。
记者:
灯在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传承,它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在不同时期有何特点?
陈履生:
灯的概念在东汉许慎的《说文》中有完整的表述,但直到南朝,这个“灯”字才明确有了统一的说法。从文字表现方式来看,灯有各种各样表述的方式,火字旁反映了陶器,金字旁反映了商周开始出现的青铜器,它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篇章。从商周战国以来,灯的发展有青铜文化的特点,同时在陶器中也有丰富的造型。但是真正的中国油灯文化丰富性的发展是在汉代。今天,油灯博物馆收藏品类最多的就是汉代的油灯。
唐勇力 长信宫灯 35cm×35cm
观油灯 品文化特点
记者:
您提到很多汉代的油灯,它在油灯发展历史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陈履生:
油灯在历史的发展中,到了汉代已经是非常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与油灯文化相关联的一些风俗,例如祭祀等。油灯文化的发明不仅仅是和造型有关,更多的还和宗教、礼仪相关。油灯重要的品格就是燃烧,王阳明提到过“光不仅在烛上,光还在周围”,王阳明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油灯文化,极具启示意义。
记者:
您展示的这些油灯做工都十分精美,也代表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围绕油灯是否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陈履生:
灯在古代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份和地位。在中国古代,关于点灯的故事也有很多,如凿壁借光。
从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省油灯”。在这次的展出中,也有几盏。“省油灯”的特点是,肚子特别粗,在壁上有洞,可以用来灌水,道理很简单,因为要降温,温度越高燃油越高,注水后就可以降低燃油供量,达到省油的目的,这种灯在国外是没有的。 中国古代发明了多用途的灯,既可以放在桌子上,又可以挂在墙上。中国古代油灯的装置艺术,为我们油灯文化积累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谢振瓯 夜深千帐灯(94.5×67cm)
赏油灯 看文化多样性
记者:
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各种造型的灯,这些造型都有一些什么特点和来由?
陈履生:
这次展出的一个油灯,灯柱就有60厘米长,有三个灯管,是实用型灯。灯柱的变化也有很多,如汉代的龟形灯。汉代标准的油灯,灯柱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除了标准的灯型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立造型的油灯。它的灯盘是跟造型连在一起的,如猴型灯、辽代的“狮子油灯”等。到了元代,在甘肃地区发现油灯比较多。元代发现的灯的造型和老鼠有关,为防止老鼠、猫偷吃油,这个地区就发明了密封的储物罐。在甘肃地区,有种灯的名称叫“气死猫”,这种只有在甘肃地区有。
到了明代,和佛教有关系的油灯,其中人物造型灯中,有一种“娃娃灯”,目的在于求子,这次展出中也有一盏娃娃灯。在四川地区出现较多的“书灯”,就是书生用得比较多,灯把上可以放笔。
记者:
在近代,中国的油灯发展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陈履生: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油灯出现了各种材质变化,在“丝绸之路”上,新疆地区的油灯有伊斯兰风格,西藏油灯中有铜质八卦图形。因为唐代开始与西藏开始相互关联,所以西藏油灯有汉代的影子。到了清代,西方石油开始进入中国,中国开始点煤油,煤油灯出现以后,中国发展进程开始改变。
赵卫 印象最深的气灯 68.5×63.5cm
展览现场。
观展感言
蒲国昌(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油灯是古人与宇宙产生关系的起点,它把太阳的光引到黑暗,照亮了人类的黑夜和愚昧,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阐述人与宇宙以及自然的关系。
蒲国昌老师(左)在开幕式上点灯。
王建山(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陈履生的油灯博物馆我早有耳闻。他把中国油灯的历史进行梳理,展现了收藏人的眼见与格局,也展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情怀。
Mr.陈与王建山老师(中)罗强烈老师(左)在展厅。
曹琼德(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这个展览的主题非常好,虽然油灯是过去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它背后又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含义。展览将两大主题结合,用中国书画进行表现,又综合展出古代不同时期的油灯。
一个民族历史上的生活样式,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我们不仅需要把历史搜集、保存起来,更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与当下结合,让年轻人更能接受,了解真正的历史。
Mr.陈与曹琼德老师(右)在展厅。
文章来源:2018年5月4日《贵州日报》
展览地点:贵阳孔学堂艺文馆
展览时间:4月29日 - 5月29日
主办单位: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
油灯博物馆(常州)
承办单位:贵阳孔学堂书画研究中心
陈履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