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参观纯真博物馆



时间:2017/10/31 21:13:2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缘起:第七届书香中国· 金牌阅读推广候选人——陈履生

  在北京電台,聽美女主持人小群和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候選人陳履生老師對談,聽陳老師談閱讀、談和書的故事。本以為陳老師會薦藝術書籍,萬萬沒想到先生薦的是一本愛情小說《純真博物館》!其實任何人,在經歷時,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张晓楠

The Museum of Innocence

文 | 陈履生

  我非常想去看看那远在伊斯坦布尔小巷中的纯真博物馆。

  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博物馆,也不是因为那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纯真博物馆》。这年头纯真太不容易了,不管是作者帕慕克,还是小说中的主人凯末尔。

  原以为这博物馆只是小说家的构造,后在网上查看还真有这一博物馆,其位置就是书中最后地图所标示的。为了小说而建博物馆,为了博物馆而写小说,这可能是文学史或博物馆史上绝无仅有的。

2012年开放的纯真博物馆,是一座因为一部书而特别建立的博物馆。

图 | 纯真博物馆门口。2014年5月17日,纯真博物馆获得欧洲2014年度博物馆大奖。

图 | 《纯真博物馆》英文版

  网上的攻略说“该博物馆有四层楼,位于一条小巷中,位置不是很好找。”这就对了,因为“博物馆的静谧对我产生的精神影响”,帕慕克喜欢那些被人遗忘的博物馆,他喜欢“在街道上走着来找我们的博物馆”——这是参观或寻访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过程。


图 | 《纯真博物馆》

  博物馆是由藏品构成的。没有藏品的博物馆只是与其他建筑没有区别的房子。藏品除了类别和品质之外,还有数量。而数量之中,人们所注意到的是那些物质化的具体,而纯真博物馆的藏品还包括与小说的人物、情节相关的非物质化的内容。因此,纯真博物馆中有许多有着特别意义的数字——1975年,有婚约在身的30岁的凯末尔爱上了自己的穷亲戚,一位18岁的清纯美少女芙颂。在来而复去的爱情关系中,凯末尔想找回失去的爱人的心,自此开始了8年的追寻……。与芙颂相恋只有一个半月差两天的时间,他们共做爱44次。从芙颂消失那天算起,339天后,凯末尔终于再次见到了她。这之后的整整7年10个月,2864天,409个星期,凯末尔为了看芙颂,去他们家1593次。凯末尔在芙颂家吃晚饭的8年时间里,凯末尔积攒了芙颂的4213个烟头。他爱芙颂,也爱她爱过的,甚至是触碰过的一切,由此,博物馆中不断增加了凯未尔这位痴情和忧伤的男人心上人摸过的所有物品——耳坠、发卡、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钥匙、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烟灰缸、纸牌……。他不仅是纯真博物馆创立者、策展人,更是博物馆藏品的拥有者,也是所有展品的提供者。

图 | 4213个烟头

图 | 钥匙

图 | 香水

  帕慕克花了很长的时间寻找书中提到的老物件,博物馆里的第一件藏品是他还没有开始动笔写《纯真博物馆》一书时所买的。在整个书写过程中,他总是看着这个老物件寻找灵感。小说中男主人公为爱人收集的小物件在这个博物馆内都可以看到。其中那些用大头针钉在展板上的烟头,下方都有手写的文字说明其具体,确实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于一般,这就是帕慕克所展现的处于博物馆内的尊重。显然,这里的烟头,不同于那些在地上随地所扔,也不同于那些烟灰缸中的垃圾,这就是博物馆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图 | 顶层,也许是一个阁楼,看上去很日常。

  而为了这家博物馆,作者帕慕克用15年的时间走了世界上的1743家博物馆,其中并没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如大都会、大英、卢浮宫等著名的博物馆,都是博物馆业内人士闻所未闻的小博物馆,其中包括中国杭州的一家中医药博物馆。帕慕克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所有展出的与小说中女主人芙颂相关的很多物件,包括芙颂曾经触摸过的物件,这些都成为博物馆所要展现的爱情的见证,从而纪念他一生为之遗憾而永远失去的爱情。凯未尔62岁时因心脏梗塞而去世。他一生参观了5723家博物馆。5723家博物馆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史上有无第二人参观过如此多的博物馆?看来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推动力。

图| 帕慕克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帕慕克曾经这样向他的读者介绍他的爱情小说《纯真博物馆》。

  在帕慕克看来,“存在比内容更为重要”,因此,他的搜集是曾经的存在。把物件连在一起的线条是时间,把物件连在一起这是一个故事。在小说中,帕慕克不断提醒或告知他的读者和博物馆参观者,种种的所有所标明的博物馆的主题是骄傲,而如果能在一个博物馆里展出我们人生中那些令人羞愧的东西,那么,它们就立刻变成令人骄傲的东西。他还举例,法国20世纪伟大的作家普鲁斯特在他的书里写道,他阿姨去世后,家里的家具被卖到了一家妓院,每次在这家妓院看见他阿姨的沙发和桌子时,他就会觉得那些家居在哭泣。在他基于伊斯坦布尔上个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中,他指出:土耳其人民在自己的博物馆里,应该欣赏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西方绘画的蹩脚的模仿。我们的博物馆应该展示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我们的有钱人感觉自己是西方人的幻象。

图| 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帕慕克本人也有一套和门卫一样的黑色西装,“有时候我会穿着西装小心地来照料展品。”年近60的帕慕克甚至计划要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他说,“我打算在这上面花20年时间,直到去世为止。那会很有意思。”

  帕慕克的博物馆是别样的,因为它的文化立场,以及他对博物馆特有的认知,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他提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要让参观者们觉得,他们身处一个像清真寺、寺庙那样需要感到谦逊、尊重和敬畏的地方。他所认同的博物馆:1.不是为了参观,而是为了感受。2.藏品构成被感知的灵魂。3.没有藏品的博物馆只是一个展室。

  纯真物馆的顶楼完全按照书中男主人公最后生活的状态而布置,就好像书中所描写的一样,在那里还可以看到帕慕克小说的手写稿,帕慕克为纯真博物馆设计的草图,以及能够让人回忆起老伊斯坦布尔的照片以声音资料。纯真博物馆是一个爱情故事,又不仅止于爱情;以小见大,纯真博物馆还全面展现了伊斯坦布尔往昔的一切。

图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凯末尔找到本书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请他写下自己的爱情故事,并说:“奥尔罕先生,请您别忘记,我在书的最后要说的是……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Let everyone know, I lived a very happy life)

  我想到了我的家乡,也想有一个如此包含很多记忆和情感的不一样的博物馆,可能它很小,但它不一般。正如同我于1998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在家乡创立油灯博物馆一样。遗憾的是,帕慕克去了世界上那么多的小到微不足道的博物馆,可是,他没有造访我在家乡建立的油灯博物馆。相信如果他看到了那些展出中的油灯,可能《纯真博物馆》会多一些对灯和光的描述,因为不管是灯还是光,都会有益于它的主题,也容易表现出书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作为文学作品的《纯真博物馆》,在全书83个篇章中,激情与欲望,时间与过程,细节与意涵,都展现出了帕慕克为了芙颂、为了伊斯坦布尔所付出的睿智。

  我的参观是纸上的,是读出来的。我非常想去看看那实体的博物馆,去感受帕慕克的不同寻常。

图 | 跟着我行走的《纯真博物馆》。

图 | 门票就藏在小说里。

图 | 纯真博物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