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过去没有“艺考”,却出了许多名人佳作



时间:2017/3/3 15:14:40 文章来源:美术报 

  ▋ 艺考·艺拷

  一年一度的艺考已经成为年度的社会热点,美术院校动辄数以万计的报名人数基本成为常态,显然,从就学到就业相关的诸多问题,把艺术教育、艺术职业、艺术产业、艺术社会联系到了一起。

  这是由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所决定的,是由人口基数所决定的。艺考在当代已经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它反映了艺术在社会中不同寻常的地位。

  ▋ 社会态度决定了艺考

  齐白石当年寄住在法源寺的时候,王雪涛被富豪包养在家画百花图卷的时候,尽管北京的艺专也是每年招生,但是,数量有限,学校规模也有限。当时画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而穷画家则是普遍的状态。因此,社会的态度决定了艺术的地位,社会的态度也决定了艺术院校的规模。

艺考现场

  ▋ 艺术地位的提升抬高了艺考

  实际上,现在穷画家也很普遍,只不过与之对应的是,社会上接收不到穷画家的信息,媒体热衷的都是艺术致富的奇迹,而励志的心灵鸡汤也都是成功的个案。那真正是个案,与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的状况相比也是凤毛麟角。有名的没名的到了媒体上都是著名的,因此,艺术的成功道路好像既不崎岖,也不曲折,故效法者众。

  ▋ 艺考的社会依靠

  目前超规模的艺考只可能存在于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之中,但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则难以想象有这样的艺考规模。显然,这与中国社会对艺术的重视有关,比如国家财政支持的众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画院、美术馆、群艺馆、研究所等,还有属于国家的社团,如文联、美协、书协等。

  ▋ 就业推高艺考

  艺考规模的扩大还在于社会对于艺术教育期望值的降低。过去是精英教育,全国每年加在一起也就是百八十人,寥寥可数,却造就了众多著名的美术家。

  现在是职业的基础教育,是为了职业而获取文凭,而文凭是就业的基础。所以,专业越来越专,系科越来越多,人多就很自然。而系科的设置与规模,则反映社会的热点和主流导向。

  ▋ 教育的核心是要出人才

  过去没有院校教育,动画却出了万氏兄弟;漫画出了张光宇、华君武;连环画出了贺友直。现在有了专业的教育,怎么就出不了人和作品?这是需要反思的。艺术教育的本体一定有问题,因为有教育而不能出人才;有教育而不能成事业。如果教育只停留在教育之上,只能顺应社会现状,不能和上下游发生紧密的关联,那真的成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