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8 16:11:18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太行铁壁(纸本设色) 1984年 王迎春 杨力舟
中国美术馆藏
5月23日至6月25日,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研究馆指导,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山西省政协书画院、太原市文旅局作为支持单位,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主办的“春舟晋渡——王迎春、杨力舟学术邀请展”在太原美术馆举办。展览通过“岁月且留真”“耕迎不止”“火花的锤炼”“壁立太行”“舟行万里”5大篇章,展出画坛伉俪王迎春、杨力舟创作的280幅作品,全面立体地展现了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王迎春、杨力舟在山西生活工作十余年,奔腾的黄河水激涌着他们的创作,深沉的黄土地铸就其坚毅的性格。二人将家乡的太行、黄河作为创作母题,并用他们的艺术语言将时代之象、生活体悟进行深切表达,先后创作出《平型关大捷》《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毛主席给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黄河三联画》《太行铁壁》《太行烽火》等饱含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的经典之作。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表示,作为中国美术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画坛伉俪王迎春、杨力舟饱含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作品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与可贵的精神。同时,他们广泛汲取,锐意创新,一手伸向传统和民间,一手伸向西方,不断探索笔墨从写实到象征再到表现的转型,不断探索新的图像叙事结构、扩充画面内容载量、丰富水墨表现语言、拓展人物画的表现张力,塑造出一幕幕生动感人的历史场景和一个个时代华章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作品对当代中国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斌看来,王迎春与杨力舟始终深切关注抚育自己的三晋大地,三晋文化的悠久厚重和博大精深也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二人以相似的艺术经历、共同的艺术追求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探索,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旋律艺术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此次邀请展把王迎春、杨力舟的作品带到“家门口”,让山西人民能够近距离欣赏优秀艺术家的典范之作,对于推动山西文艺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多年来,两位艺术家深切关注时代与民族、现实与人生。他们吞吐古今、涉猎中外,以高度的民族自觉和历史责任感,融合中西绘画技巧,将写实造型手法、传统水墨写意与现代艺术语言有机统一,用手中之笔描绘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艰苦岁月的历史丰碑,创作了一批鸿篇巨制。他们还描绘日常的生活,黄土高原的父老乡亲和北方草原牧民群马奔腾,追求中国画的笔墨构成与色彩运用,丰富了当今中国画的面貌。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贺信中写道。
“在我们83岁耄耋之年,于太原美术馆举办这场学术邀请展,我们倍感幸运和高兴。展览呈现的作品,一部分是被国家收藏的代表作,一部分作品固定陈列在国家重要厅堂的墙面上,还有一部分是历年来我们个人艺术探索和实践的作品,基本涵盖了我们20世纪70年代从太原到北京半个世纪的绘画成果。”杨力舟说。王迎春回忆了二人艺术成长过程,她表示:“山西不仅仅是我们的出生地,更是我们艺术的根。可以说,我们所有的代表作品题材全部来源于山西。因为山西是日本侵华的重灾区,我们一生创作的重点是抗战题材,就是表现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和战斗过的英雄,为他们树碑立传,表达对他们崇高的敬意,用作品歌颂他们的事迹。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5月25日展览开幕当天,“春舟晋渡——王迎春、杨力舟学术邀请展座谈会”同期举办,来自美术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