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方寸铭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玺印篆刻之美

时间:2024/6/8 8:35:14  

  4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启新展“方寸铭情”,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旧藏与各家捐赠印谱十数件,展品包括清代《印选》册、近现代篆刻家方介堪、王壮为等人的印拓、印蜕等,呈现中国篆刻艺术之美。

  一部玺印篆刻的历史,可说是由肖形印、官印、私印,以及各种閒章、收藏印,汇为大观。印章艺术的呈现方式有制作成“印蜕”、“印屏”或“印谱”的方式,留下印章刻成后所钤盖的印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玺印图式和考订印文,以供研究、鉴赏和临习。

民国 王壮为 印拓 纸本

民国 王壮为 印拓 纸本

  王壮为(1909-1998),本名沅礼,晚号渐翁,斋馆名石阵铁书室,河北易县人。抗战时投身军旅,以古云“童子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遂以“壮夫可为”之义,将“壮为”取作刻印的笔名别号。来台后,在大专院校教授篆刻、书法史。书法早年习晋唐书家,并探究先秦玉石、简帛文字,引领一时风气,尤精篆刻。本次展出戊申(1968)、壬子(1972)、丙辰(1976)及壬癸(1981-1982)印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