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郑忠谈艺录之十九

时间:2024/6/7 22:39:13  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46年前我在硇洲岛驻守,是听过说有宋皇井,惜未一见。

  此次故地重游,表弟带我来寻幽访胜,重温旧梦,自然当一往拜谒。

曲径通幽处

山道弯弯

  车转入乡间小道,少时豁然开朗,有块广告牌介绍“宋皇井”的由来,眼见的到了,下车,从马尾松树林间的原生态小路循迹而上,一路迤逦,十分钟许一片洼形开阔地,有古木参天的老榕树撑起一片阴凉,下面是一汪水泊,一圈圆石簇拥着一方八角井台,从美学的角度,这口井是面与周围“点与线”的结合体,将大自然中无限的生机收纳于这“井”中,暗含着宇宙之间的能量与秘密,令人顿时心生敬畏之情。

常言“玉在山而草木润”,一旺清泉潺潺萦绕,林木葱郁,百草丰硕,于荒山野岭之中顿显非凡宏观景象。

  饮水思源,硇洲岛的这一方水土、文脉、天风海水滋养了少年我成长中的情思与梦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戎马倥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默默地饮用过“她”丰沛的琼浆玉液,浇灌过青春年华的躁动与芬芳,在无言的苍穹下我们吞吐吸纳,交流融通,意境融彻,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为以后艺术的成一家之言预埋了希望的种子。

 宋皇井又称马蹄井,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赤马村外。据传,南宋右丞相陆秀夫、文天祥等官兵护送年仅11岁的宋瑞宗及其弟弟卫王赵昺从海上逃亡到硇洲时,兵驻赤马村。

  一烈马在村外山坡下用蹄刨出一小泉眼,继而被士兵挖掘成井,因此得名马蹄井。700多年来,该井一直在沿用,见证了那段历史。

   宋皇井的传说中,还融入了神话色彩。传说当年宋瑞宗带着他的朝臣和几万兵马躲避元军追杀来到硇洲岛时,岛上荒无人烟,淡水难觅,几万人马饥渴难当。在梦中,宋瑞宗得到南海龙王的指引,指示其赤马在指定地点挖土掘井,不久便有源源不断的清泉冒出,解救了宋瑞宗和他的几万人马。因此,这口井不仅被称为马蹄井,也因其与宋朝皇帝的关联而被称作宋皇井。

   宋皇井的水质清澈甘润,井水深不足三米,从井里渗出的涓涓泉水流淌在井外的山洼地,清澈甘润。

  宋皇井旁有一棵巨大的古榕树,生机勃勃,树下清风阵阵,荫凉宜人,令人神思……

俨然曾经上演过历史风云变幻的一幕,徒凭空遥思追忆耳!

石碑斑驳经风雨

犹忆当年泣宋皇

  时近半个世纪,当年的士兵我千里来寻故地,依稀重读旧章,想起自已在硇洲岛的奇遇与造化,心中无限感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硇洲岛的风水宝地脉脉涵养了少年学子的文脉与灵魂,并且这一股皇室奇脉遇瑞呈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大的造化?!

表弟张伟与郑忠

抚孤榕而盘桓

  在这硇洲岛上的少年时光中,我有三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当年在驻地大院大榕树下的“蓄水池”上乘凉,我们一排面铺上草席,仰望天空,海风习习,一会儿我的正前方空域蓦然闪现出一只大鸟,很大,很大,好象是动画片中的造型也似,我叫上“大家快来看哦一只大鸟”,大家怎么看都看不见,只有我右侧的战友邓衍看到了,我俩惊奇地看着大鸟优雅的飞姿,自北而南,象电影里慢镜头一样,按理它会在我们眼前的空中飞很远、很远的距离,然而只是一、两分钟的光景,就平白无故的忽然消失了,我与邓??面面相觑……惊诧于它的存在与这神奇。

  二,守岛部队登陆舰的锚掉海里了,我们一个潜水工作组每半天下潜一个人,这里是湛江港的入海口,泥沙俱下,伸手不见五指,人都是在海底淤泥上葡伏爬行,那真可谓是“大海捞针”啊!一周后在我的手上找到了沉锚,这次经历给我一个晓谕“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三,我跟杨团长的警卫员广西兵小李学会了搏击,从此步入武林二十余年。

  这是硇洲岛之于我的馈赠!尤其是那只大鸟的飞姿深深的印入我的心潭,给我带来晓谕、自觉与自信,我不是随随便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是有我的使命的!

  告别宋皇井,心中若有所思,一回头一幅油画也似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

  善哉!善哉!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