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开幕:为中法文化之春注入新活力

时间:2024/5/30 20:56:01  来源:艺术中国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摄影_ 兰红超

  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5月25日下午,法国艺术家伊莎贝尔·科纳罗同名个展“Isabelle Cornaro”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举办。此次展览作为第18届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展览项目,为中法文化对话注入了新活力。

  本次展览由张震中策展,通过4大系列、共24件作品,全景式地展现了科纳罗标志性的大型雕塑装置以及她在架上与影像领域的探索。艺术家科纳罗巧妙地将传统表现方式与现代观念相融合,通过作品探索艺术史中不同的再现体系和符号,挑战观众对艺术品的感知方式。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开幕式现场  图片来源:今日美术馆

  展览回顾了艺术家十余年的创作生涯,并且最值得关注的是,科纳罗延续了她标志性的“风景”(Paysages)系列,特别为中国首次个展创作了全新《风景》装置作品。

  不同于过往的从西方文化中汲取灵感,科纳罗这次聚焦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品,她深入探究了明代画家吴彬所作《山阴道上图卷》,以独特艺术理念穿越百年中国文化。科纳罗巧妙地将长卷中绵延无尽的风景的二维图案转化为三维结构:居于同一平面之上的河流、平原、远处的山川,转变为立体空间中远近不一、大小各异的立体平台,为观者呈现了来回穿梭于画中的可能性。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为了创作这件作品,科纳罗特地在开展前探访了北京的古董商店及旧货市场,为全新创作的“风景”系列作品增添了在地性与中国元素。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在开幕式现场,艺术家伊莎贝尔·科纳罗从法国远道而来出席开幕仪式,这也是艺术家首次到访中国。在此期间,科纳罗参与了多场学术讲座与论坛活动,展开关于艺术史、跨文化交流等议题的探讨。另外在开幕式期间,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为张然馆长佩戴了法国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表彰其在艺术领域对弘扬法国和世界文化做出的特殊成绩和杰出贡献。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Nicolas Pillerel)为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佩戴了法国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图片来源:今日美术馆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现场

  据悉,展览将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4层展至7月14日。(摄影_ 兰红超)

关于艺术家

  伊莎贝尔·科纳罗(Isabelle Cornaro),1974年出生于法国,在巴黎和日内瓦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介,如装置、雕塑、影像和绘画等。在过去的16年里,她一直在探索物体及其自身图像之间的关系,原件和复制品之间的关系。她的研究围绕着物体(特别是装饰性的物件),价值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对物质象征、知觉经验和复制品等问题的讨论,她也在探索如何将形式和语言转化,例如将一幅古老的大师画作转化为三维装置,将一部电影转化为图谱,或将极简主义的词汇转化为富有更多情感的语言。

部分展出作品:

伊莎贝尔·科纳罗,《风景XVI》(Paysages XVI),着色桦木胶合板、各种现成物品,2024

伊莎贝尔·科纳罗,《风景XVI》(Paysages XVI),局部,着色桦木胶合板、各种现成物品,2024

伊莎贝尔·科纳罗,《风景XVI》(Paysages XVI),着色桦木胶合板、各种现成物品,2024

伊莎贝尔·科纳罗作品。《风景XV》(Paysages XV),桦木胶合板、黄铜、铝板、各种现成物品,2024

伊莎贝尔·科纳罗作品《班吉和乌图班吉河周围的大草原》系列,摄影,34×49cm,2007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影像作品,大量采用了强调形式的镜头语言以及其常使用的静帧、闪烁效果和循环技术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影像作品,大量采用了强调形式的镜头语言以及其常使用的静帧、闪烁效果和循环技术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影像作品,大量采用了强调形式的镜头语言以及其常使用的静帧、闪烁效果和循环技术

伊莎贝尔·科纳罗作品《再现》(Reproductions)系列,布面丙烯,180×300cm,2018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浮雕作品,三个系列包括《序列》《同形异义》《奥根之门》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浮雕作品(局部),三个系列包括《序列》《同形异义》《奥根之门》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浮雕作品(局部),三个系列包括《序列》《同形异义》《奥根之门》

伊莎贝尔·科纳罗的6件浮雕作品(局部),三个系列包括《序列》《同形异义》《奥根之门》

展览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举办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