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寻一求真——沈岩诗书画展”在福州开展

时间:2024/5/17 17:57:34  来源:艺术中国

开幕式现场  摄影:冯葆勇

  2024年5月15日,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寻一求真——沈岩诗书画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书画名家沈岩先生精心创作的涉及船政、武夷山、寿山石等题材诗书画作品60幅,来自中国台湾、香港以及福建省内外艺术界人士共同参加展览开幕式。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沈岩先生多年来在诗书画领域的实践追求与艺术创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招商银行福州分行党委委员,零售金融部总裁张衍松在开幕式上致辞  摄影:冯葆勇

  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在致贺信称,沈岩的书画作品立足传统文化,同时他守正创新,深入生活,精益求精,作品既富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另一方面以高雅的格调,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广泛赞誉和尊重。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致贺信称,沈岩先生的诗词写得很好,书法融帖含碑、风格苍劲浩逸。中国画方面,他深入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中国画文人画,作品既有诗性,又有书味,所谓“诗书入画始通神”是也。他既有实践又有理论,“寻一”就是“探寻本源”,“求真”就是追求真理“探求真谛”。可见,他一直在思考传承和创新的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硕果。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纪委书记张辉在开幕式上致辞  摄影:冯葆勇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纪委书记张辉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沈岩先生既是著名的文艺大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船政文化研究专家,他将船政文化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机融合,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船政文化的传播做出突出贡献。沈岩老师对教育,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学校成立了沈岩艺术馆、沈岩工作室,沈岩艺术馆100多幅作品均为沈岩老师的创作,师生在观摩学习中,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诗书气息和人文情怀。”

原交通运输部书画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沈岩在开幕式上致辞  摄影:冯葆勇

  沈岩先生1947年出生于福建诏安,是当代著名艺术家、船政文化专家,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诗、书、画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1999年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翌年赴新加坡办个展并讲学。2006年出席国际书法大展,2016年与台湾中国书法家学会理事长沈荣槐联展。墨宝被人民大会堂列为珍藏品,收入50周年珍藏集。书画作品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政要所收藏。

沈岩先生在展览现场为观众讲解作品  摄影:兰红超

  沈岩先生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书画名家的继承和创新,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沈岩先生根据石涛,沈周笔意创作的作品。他非常推崇石涛的书画艺术的“一画论”“神遇说”,正如石涛在《画语录·山川章》所写:“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在对石涛艺术长期研究中,沈岩先生仿古不泥古,在借鉴石涛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认识、理解、感悟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超凡优雅,高古空灵,妙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展览现场  摄影:兰红超

  沈岩在自然的观察与创作中特别注意与山川的精神气质相遇相通,抒写山川“不似之似”的妙趣。沈岩先生对武夷山情有独钟,他观山读谱,徒手写生,在长达数年对武夷山的细心观察体悟与艺术实践中,他感受到西画之法只能擅长描绘某一具体景观,就如写实描绘武夷山的大王峰、玉女峰仅仅是表现两块巨石,得其形失之神,无法表现其人文特色,而得其神失之形的作品也同样失去了山的灵韵。沈岩先生在对武夷山的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中,坚持形神兼备的道路,“形”与“神”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画面布局中,他反对将画面壅塞填满,充分注意画面留白的运用,使得画面充满了空灵遐想的空间,山川的形象充满灵动之气。

展览现场  摄影:兰红超

  在本次展览中,还出现了几幅沈岩先生的的彩墨作品,这些作品意境开阔、层次丰富、色调明快、灵动多姿、艳而不俗,极富现代气息。据沈岩先生介绍,这些彩墨的灵感源于古代的青花瓷,还有朱注、朱批,他充分借鉴了古人的智慧,将传统与创新充分融合。

展览现场  摄影:兰红超

  沈岩先生是当今诗书画兼擅的全能型艺术家,他非常重视书法的重要性。他曾说:“书法之妙在于用笔,学书之苦在于不得笔。体微入理,约象立名;穷法悟道,烂漫天真。笔法不宜太纯熟,熟则易滞;学术不易囿于法,囿则难得天真。骨法用笔,形势自生。笔有骨力,字则精神;笔没骨力,失色无神。”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认为:“沈岩先生的诗书画非常有厚度,非常有文化的沉淀;沈岩先生的字基本功很强,字写的非常美,轻重徐疾掌握得非常得体,非常厚重。”正是因为有深厚的诗词修养和书法功力,沈岩先生的绘画,没有雕凿、板腐、沉泥、牵连等问题,而是出笔斩钉截铁,运笔中有回旋,能圆能方,能直能曲,断截横斜运墨自如,笔随人意,展示出非常强的书写性,即以书入画,他将书法中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等笔墨之道充分融合在对山川草木形态的描绘中,展现出宽博洒脱、劲健天真的气象。

沈岩先生接受艺术中国记者采访  摄影:王心金

  沈岩先生在接受艺术中国记者采访中,特别强调了诗词和书法的重要性,他建议年轻的书画家要重视对诗词书法长期的磨炼与修为。中国是诗国,是书法大国,诗画一家,唐时就开始。“通过此展,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树立中华文化自信,让中国画的明天会更好。”

  沈岩不仅在艺术上造诣很高,在修养人格上境界同样高远。他为人谦逊,虚怀若谷,待人真诚。他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同样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他对待学生完全没有架子、非常亲厚,对后辈热心提携,关怀爱护。据张辉书记透露,沈岩先生常年热心公益,设立了沈岩船政文化教育基金,每年资助三十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至今已经开展了八年。陈奋武主席认为,沈岩先生为人谦虚厚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他在诗书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首先取决于他在文化方面的修养。

展览地点位于福州三坊七巷  摄影:兰红超

  本次“寻一求真----沈岩诗书画展”展出地点位于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展览承办单位将不断完善展览策划并进行充分的宣传。开幕式邀请了省书协、美协的负责同志以及一些政府官员、艺术家和社会名流作为特别嘉宾,展览承办单位招商银行私行中心会结合书画展出开展了文化品鉴活动,为丰富三坊七巷文化活动贡献了力量。

  (开幕式和作品图片来源: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展览的部分作品:

仿石涛卓然庐图

仿沈周沧崖高话图

江行图

中国有智慧

墨梅图

环湖有诗图

山青自有生机在

幔亭晨雾图

沈岩书法作品

沈岩书法作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