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互鉴与融合,是一种哲学态度

时间:2024/3/6 20:48: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周佳颖

  在东西方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展现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画家赴海外深造,学习油画技巧;同时,西方的画家也从东方艺术中寻求灵感。绘画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门,促使东西方艺术互动更为深入,也使东西方文明在兼收并蓄中生生不息。近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美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承办的“互鉴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中的油画与水墨”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展览以靳尚谊、全山石、周韶华、邵大箴四位先生的作品为核心,同时邀请20余位中国画、油画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画家参展,更令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中西绘画艺术的互鉴与融合、中国美术现代化路径等问题。

孤城遥望玉门关(纸本水墨) 周韶华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靳尚谊、全山石、周韶华、邵大箴分别在油画、中国画和美术理论方面为中国美术创作和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靳尚谊在古典油画领域的深入探索,造就了他典雅秀丽、意味深长的艺术风格;全山石的油画借鉴了俄罗斯油画的精髓,并巧妙地融入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韵味;周韶华勇于突破传统水墨画的界限,拓展了新水墨的疆域,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隔代遗传”和“横向移植”理论;邵大箴不仅在美术理论领域有所建树,其水墨画作品也逐步形成清雅温润的艺术风格。四位先生将自身的文化视野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用笔墨呈现出独特的文化体验,为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互鉴提供典范。美术理论家杨卫认为,四位先生身上完整地呈现了“互鉴与融合”这个学术命题。“艺术或者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具有通感性,放在四位先生身上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从靳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既能够看到西方油画的影响,又能够看到东方神韵,可以说他是近几十年在这两方面融合得最成功的一位。”杨卫说。策展人李虹霖认为,油画在百余年前传入中国,靳尚谊的作品融入了东方的色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写实油画的特质巧妙融合,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角色。

  作为新中国美术的开拓者和新中国美术话语的建构者,四位先生在中国美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的美术创作应该重视艺术的现代性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镛认为,“当代的中国艺术家应该继承老先生的精神,坚持开放的视野与理性的思辨,推进中国美术向现代发展”。

  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华文明欣欣向荣的文化密码。“文化艺术是不可能完全各自发展的,一定是在互相比较、互相学习鉴别和吸收中完成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自近代伊始,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如潮水般激荡,互鉴与融合的进程也随之启动。中国的现代艺术,无论是传统文化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还是西方各种样式的绘画引入中国,均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两种文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经历了一个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以虚心的态度向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学习,特别吸收、引进其中的精华部分,然后变成中华文化新的面貌,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他说。

呼应(纸本水墨) 邵大箴

  展览展出的油画与水墨画,旨在开展一场关于东西方艺术交融和互鉴的学术对话,以此呈现油画和中国画的本质特征。“策展人选择这些作品,非常契合策展的主题”,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说,“通过鲜明的学术主题把老中青几代艺术家的油画和水墨作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大家呈现了当代中国油画和中国水墨的发展现状,甚至是困境中的一种思考”。

  然而,中国画在西方美术界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其在跨文化影响力方面存在不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说:“实际上我们有一段时间受西方的影响比较大,体现在油画的引入、艺术教育制度、写实主义方法、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对中国的深远影响等多个方面。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在互鉴的过程中是有一些被动的。但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对西方也造成了一些影响,所以互鉴是客观存在的。”裔萼认为:“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真正的中西艺术之间的互鉴与融合,中国艺术能够成为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当中具有影响力、推动性的一支力量,能够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能够成为别人借鉴和融合的对象,我们就能真正展现文化自信。”

美术理论家水天中先生(布面油画) 全山石

  “油画的发展历史能够为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意思的借鉴方案。”《美术》杂志执行主编盛葳认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被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所主导,互鉴与融合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方向:“在国家转型过程中,明确中国画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重建自己的传统,才能为民族文化与历史赋予合法性。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被重塑的。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中国画又需要提供给其他文明艺术借鉴的可能性。在中国画实践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有很多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去研究,这些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包容性的框架,使得国际化变得更为现实——只有当国际化变得更为现实的时候,才会出现互鉴与融合。”

  能不能互鉴和融合,以及怎样互鉴与融合,取决于某种哲学态度。如何在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做到真正的融合,而不是针对性地去“你学我一点什么,我学你一点什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油画和中国画的互鉴融合,稍不留心就会走向空洞和抽象的状态。”美术理论家刘淳认为,“无论是互鉴也好、融合也好,还要看具体的历史语境——我相信油画与中国画这两个不同的画种在互鉴与融合中将成为中国画坛有担当的拓荒者,它们曾以大胆突破多种语言的禁区,塑造了当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愿油画和中国画两个不同的画种在重新输入中华文化的血液后,成为中华大地上最自由的歌者、最开放的思者。”

追梦人(布面油画) 靳尚谊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