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集藏信息> 正文

古画里的惊蛰时节

时间:2024/3/4 21:18: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3月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古称为“启蛰”。据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启”有开启之意。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蛰”改为“惊蛰”。“惊蛰”二字,惊显动,蛰主静,堪称绝配。事实上,两个名称不同时期都曾用过,日本至今仍沿用“启蛰”。

   古人有根据不同的时令悬挂不同画作的习惯,以体现节气交替、光阴变迁。在惊蛰时节,古人悬挂的画作为“起蛰图”,这类画作通常描绘的是春花初绽、万物复苏、风云变幻的惊蛰景象,有着“写真式”山水画的意味。这些画作不仅展示了古代画家对春季天气变化的敏锐洞察,更体现了他们对物候转换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表现。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循环不息的礼赞。

   “起蛰图”早在东晋出现。据《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御府所藏”的顾恺之九幅画作中,其中有一幅《春龙出蛰图》。然而,目前现存最早的“起蛰图”当属北宋科学家、画家燕肃所绘的《春雷起蛰图》。

   燕肃学识渊博。作为一位古代科学家,他精通天文物理,发明创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阐述潮汐原理。作为一名文人,他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是我国古代文人画的先行者之一。燕肃的绘画艺术得益于他深厚的科学和文化底蕴,使得他的画作独具一格。他尤其擅长全景式山水构图。在他的创作中,写实精神贯穿始终,“平生画皆因所见,未尝架空凿虚,随意增损”。燕肃主张呈现自然之美,“不失自然,使气象全得,无笔墨辙迹,然后尽其妙。”《春雷起蛰图》的整体构图分为近景江岸与溪口,中景大江和对岸,以及远景中的天空与云层三个部分,具有很强的层次感。近景大约占据画幅一半,汇入大江的溪水岸边有几株大树,在强风吹袭下,枝条在风中摇摆起伏,画面稍远处左边溪岸的树木枝条也同样随风飞舞,预示着风雨欲来。江岸溪口处停着几艘已经落了帆、只有桅杆立着的小船,船上与岸边的人或坐或立,似在仰头观望不远处大江对岸风云突变的天气景象。中景所绘是强风吹袭下江中波涛滚滚的情景,对岸有山石树木,山坳间隐约可见几间茅舍。远景作为背景,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翻滚。画作右上角乌云的底部,有一条白线穿过薄云,弯曲着斜向下延伸而出,若隐若现。

   燕肃的《春雷起蛰图》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书画家,明清两代皆有系列作品。明代画家仇英的《春龙起蛰图》将风雨欲来的态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方烟云缭绕,仿佛一条春龙游走。画面下方的水面波涛滚滚、右方的松枝摇摆不定,表现出无形的强风。画面下方,一位站在平台的童仆下意识地举手挡风。而在楼阁上的主人则凭栏而坐,望着这一派景象,显得气定神闲。

   尤求的《风云起蛰图》描绘了一幅山色晦暗、风云变幻的壮观景象。天际间,一条神龙若隐若现,昂首升空,龙身穿梭于云层之中,龙爪伸张,姿态矫健,有着神龙见首不见尾般的神秘莫测。山脚下,桥上五位老人和童子仰望云端的神龙现身,神情生动。水榭内,三人临窗眺望山间风云,似乎并未察觉到神龙的踪迹。整个画面构思巧妙,布局上下呼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尤求在绘画山水、人物和麟龙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功底,因此能够得心应手地创作出如此精美的画作。画面右上角的题记“风云起蛰”和款识“万历纪元仲夏望日,长洲尤求制”,表明这幅作品创作于公元1573年,即万历元年。

   清代宫廷画家袁江的《春雷起蛰图》描绘了春雷滚滚,风雨欲来的景致。画面近景中的楼台,四面轩窗敞开,楼阁中有数人正凭栏观看远方的风云变幻。中景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正在风中飘摇,渔家正在努力摇橹。这都预示着一场风雨即将来临。淡粉色的桃花与青绿色的绿柳点明了节气时令,柳枝随风飘舞,江中水面泛起涟漪波纹,令人不禁感叹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近景斜坡楼台,中景江连巨石,远景塔院缥渺,天空中墨色浓淡变幻,似夹杂雷声的乌云从远处飘至。

   而在杨柳谷的《春雷起蛰图》中则一派“正是江南好风景”的田园牧歌景象。杨柳谷擅长画柳,所绘柳枝长条细叶,婀娜多姿,柳丝由上而下,密密层层,各呈其态,缜丽清逸,无论是绿、青,还是墨、灰绘就,在视觉上都极具感染力。近景中一个背着斗笠的渔人正在缓缓走过一座小桥。柳树掩映处,有大人和孩童八九个,似乎在唠家常,神态各异。其中一童子,正朝着不远处的牧童招手致意。远处的江中氤氲缭绕,有一位渔翁正在泛舟垂钓。落款中虽有“草堂忽发春雷震,惊起潜龙便入云”的句子,但整个画面呈现出清秀静谧的意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