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29 20:03:30 来源:北京日报
吕效港为观众讲解(摄影:宋霁真)
一身保安制服,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展厅门口站岗,52岁的保安吕效港貌不惊人。但如果有观众好奇地问起这儿有什么展览,他就会愉快地打开话匣子:“这个展览是‘蒸汽时代的回响’,展出的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油画、水彩、雕塑作品,还有当时的服装、首饰、瓷器等。”从保安一秒“切换”成讲解员,令观众顿时对展览提起了兴趣。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吕效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展厅门口站岗。“当观众流量比较少的时候,我才有机会到展厅里转转,欣赏里面的作品。”每当展览的策展人或者其他专家来展厅,吕效港都会格外用心地听讲解,有时还会向他们请教。时间长了,吕效港也开始对展品如数家珍,每当有观众问起来展览相关的话题,他都会热情地进行介绍。
“这幅大卫·考克斯1851年的《在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画的是大风天的风景,画中有人在放风筝,云彩也被风吹得翻卷了起来。这幅画画的虽然是英国的乡村,但它给人的感觉让我们都很熟悉,也唤起了我在乡村田间捉蛐蛐、放牛羊的记忆……”在吕效港的讲解中,没有太多关于技法和流派的专业知识,那些丰富的人生体验倒能勾起观众的无限遐想。
在这次展览中,最能唤起吕效港共鸣的作品,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爱德华·约翰·波因特的作品《忠诚至死不渝》。“画面中,火山喷发后地动山摇、瓦石飞落,人们站立不稳,东西也洒落了一地。从画面前方这枚掉落的戒指,就能看出作者的刻画多么细腻。只有这个忠诚的哨兵,仍然在坚守自己的岗位,他的一双眼睛仿佛在说:‘天塌下也还有我呢!’”在吕效港看来,自己也要像这位哨兵一样,履行好作为保安的职责,“保护好展厅里的每一幅画作以及各种设备、设施。”
“2013年的时候,我就来北京做过保安。我从小也喜欢画画,但是一直没有深刻地进行过学习研究。因为家里姊妹弟兄多,生活条件苦,我在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去年年初吕效港来到国家大剧院工作,“大剧院的展览很丰富,我慢慢地开始学着欣赏展览中的作品,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谈起国家大剧院举办过的展览,吕效港历历在目:“比如国外的文化艺术,有‘宽阔的现实主义——中国与西班牙当代油画展’和‘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还有体现我们传统文化魅力的,像‘经典的复现与传统的再造——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现在西厅正在展出的‘戏韵丹青——国家大剧院戏曲油画作品邀请展’,将戏曲与油画加以融合,风格非常独特。”
“剧院的保安真是不一般,都有艺术范儿!”常有观众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保安队里挺多人都爱好艺术,下班后,有时在宿舍里面也会相互分享交流。我们毕竟是在国家大剧院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力所能及地服务观众,更好地传承文化。”吕效港说道。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