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30 21:05: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每年进了农历腊月,各地会办一些非遗展销会。顾名思义,展示和销售的都是非遗主题产品,主打一个“纯手工”,是老手艺做出来的,潜台词可能就是“质量有保证、货真价实、正宗的东西”。
参加展销会的民众多被“纯手工”“正宗的东西”所吸引,因此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展销会还没过半,很多摊位的货物已经销售一空。细分析起来,很多非遗产品在网络、商场都能买到,为什么民众愿意在非遗展销会上购买?原因有几个:一是“感觉便宜”,认为直接从传承人手中买,好过“商场在中间赚差价”;二是认为质量有保证,毕竟是制作厂家亲自运来的东西;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民众对传统工艺的情怀在起作用。情怀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不好用理性来解释。尤其对非遗而言,其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连通历史与当下,让大家怀念过去、记住过去。
非遗展销会通常是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为丰富年节文化生活、增添喜庆气氛而举办的,为展示地域特色、活跃旅游市场、传承民俗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展销会本身受追捧,也给非遗的产业转化提供了启示。
近几年,一些非遗项目尤其是传统工艺类项目,还存在“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况。本身项目挺好,很有市场潜力,但是传承人或者保护单位因为思想保守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实现更广泛传播。非遗展销会启示我们,更多时候,只要大胆走出第一步,和市场多接触,和民众多交流,就能寻到合适的发展空间。诸多非遗项目本身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目前缺少的,还是深入挖掘、解读和发展、转化。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应该进一步开阔眼界,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来运作项目。非遗项目如果能把市场做大做强,也是高效保护传承的方法之一。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