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国博馆藏长征题材美术作品赏析

时间:2023/10/22 10:2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长征路上(六盘山)(国画) 93×174厘米 1959年 李可染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组织过4次较为集中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画家约稿创作,其中不乏纪念红军长征时期的优秀作品如《遵义会议》《长征路上(六盘山)》《娄山关》《过雪山》等。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精神与品格。

   油画作品《遵义会议》是沈尧伊在其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基础上构出的一稿,1994年通过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美术组审稿后,成为当时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一项创作任务。画稿完成后,又经过遵义会议参会人李卓然、杨尚昆的审看,在1995年至1996年进行绘制,于1997年2月最终完成并出版。

   画中人由左往右分别是:李富春、王稼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凯丰、朱德、陈云、彭德怀、聂荣臻、刘少奇、邓小平、李卓然、林彪、杨尚昆、刘伯承、伍修权、李德、邓发。画家根据史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会议场景,画幅用灰暗低饱和度的色彩表现当时革命事态形势的严峻。画家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艺术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使作品具有丰富强烈的感染力。画面人物形象生动,色调统一,为了突出人物身着衣物的厚重感和质感,作者采用了肌理效果的油画技法,以此实现与人物面部笔触形成强烈对比。背景部分主要以较平的笔触关系处理,达到推远的空间关系。

   李可染的国画《长征路上(六盘山)》创作于1959年,画面题“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词意一九五九年可染”。此款题为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诗词中的诗句。作品根据诗词绘制宁夏六盘山艰险的地貌特征,主体为层峦叠嶂的山石结构,以险峻陡峭的山形衬托红军队伍在狭窄山路中前进的步伐。大面积的山石体量与山间小路横向贯穿整幅画面,强调革命的气魄与气势。将毛泽东诗词中革命豪情与山水画有机结合,展现出红军长征过程中不惧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是李可染创作毛泽东诗意主题山水画的一个探索开端。

   全山石于1978年创作油画《娄山关》,作品以历史事件娄山关之战为创作题材。娄山关之战是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画面描绘了娄山关征战胜利后红军战士们欢呼的场景,展现了战士们的激昂斗志。作品的黄金分割线位置绘以主要人物毛泽东,以他为首的领导者在画面左侧,与右侧前行的红军队伍中欢呼的战士形成呼应,夕阳照射在战士们的脸上,反映出他们不惧艰难的昂扬斗志,十分动人。全山石认为“色彩调子是说明画面上颜色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只有在一定色彩调子中才能形成色彩的整体美感”。而《娄山关》这幅画正如他所说,画面色彩整体协调统一不失美感,这源于他早年留苏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的经历。《娄山关》作品色彩对比最明显之处在于远景的处理。为了实现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场景的创作,他去贵州体验生活,在山上待了18天,并亲眼看到如此美景。他将辛苦等来的夕阳美景融入《娄山关》创作中,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经典佳作。

   在吴作人于1951年创作的油画《过雪山》中,寒冷蔚蓝的天空下,白云在白雪覆满的山峰间浮动,画面整体以冷色调为主,作品糅合了中国画的构图美学。红军队伍贯穿画面当中成“S”形走势,近景、中景的红军部队蜿蜒前进,展现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面貌。这件油画近景中的3个战士的面部色调有细微的色相变化,这源于吴作人对艺术的敏锐性和细微的观察能力。整件作品颜色含蓄凝重,色调变化精微。画面最难表现的地方即白云和雪山,坚挺的雪山和浮游的云气,一动一静,形成了虚实关系的对比,通过油画技法和笔触的运用达到一种意境之美,这两种白的处理关系体现了画家的创作能力和用色能力。此作品是吴作人经过深入思考后创作而成,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定信仰。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